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出时代性,增强针对性,注重创新性,强化实效性,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美学课陷入困境不仅由于课程本身属于理论课的性质,更主要的原因是授课模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名著精读法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美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观察世界的眼光,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学术思维.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茅盾小说的研究上,还是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化变革的关注和反思上,陈建华的专论《‘乳房’的都市与革命乌托邦狂想——茅盾早期小说的视象语言》都具有启发性,可以引起人们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陆士谔自觉将上海作为创作对象,把上海塑造成一个中外文化交融的“奇观”化大都市。其小说创作既体现出上海地域文学的风貌,又具有超越性的一面。上海成为关照社会的镜子和隐喻。中西对比、对上海世俗风情的批判与对西方现代化的向往构成了其小说隐含的内在结构,使其成为了社会风俗批判的文本。不过,这种“奇观”书写也给其小说创作带来弊端。  相似文献   
5.
《平凡的世界》为思考文学教育提供了一条文学中的“文学阅读”思路.“八十年代”文学在激发超越性想象的同时隐含了文学教育“内卷化”的倾向.大学文学教育需要立足于文学作品的感兴阅读,引导阅读体会由“说不清”向“说得清”乃至“清楚地看见”的转化,最终激发文学改造现实的“生产性”.  相似文献   
6.
7.
略论转型时期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演进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课题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它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转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型塑的最终目标是 :增强社会的自主性 ,将国家权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以使国家决策能够最大地促进社会利益 ,从而形成国家和社会二元双强互动关系模式。转型将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主动性将为社会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将对中国市民社会发展起催生作用 ;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将是社会型塑国家的重要动力。这将使得中国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成熟过程与西方相比大为缩短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受侵正由“显”到“隐”,维权形象和能力不容乐观,其维权方式的失效同城乡移动所带来的“权益共同体”的中断密切相关。乡民在乡村受到乡村“权益共同体”的保护,走入城市意味着乡村“权益共同体”的失效,而城市又没有为其提供相应的维权方式对接,从而造成维权效果低下。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地方性权益空间建设为基础,以国家法律法规等体制为依据,以新生代农民工人大代表和权益领袖为主体,通过“事件化”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建设社会诚信空间,最终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研究,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是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深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质认识的标志。“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后被生物学研究借用,阐明一种生物功能的机制,意味着对事物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到本质的说明。根据系统学的观点,“机制”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以及通过它们之间的有序作用而完成整体目标,实现其整体功能的运行方式和运动原理以及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是指基于思想政…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农民工形象研究存在内容重复、研究方法单一和缺乏辩证批判等问题。这主要是研究视野没有将新生代农农民工放到整个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因此缺少了一种“整体性”的研究视角。新生代农农民工形象的深入研究脱离不开我国现代化大转变和社会权利重组这一背景,需要一种“整体性”的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