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进入新时期以来,新华社军事报道在照顾大局。抓大事、抓重点的前提下,下大力气抓对全国有影响的重大典型的宣传。郭超人同志指出:军分社“对重大先进典型的报道成绩非常突出,为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军事报道探索了经验。”军事报道抓典型,这既是老传统,又是新课题。这几年来,从李润虎、张子祥到徐洪刚、韩素云,军事报道中的先进典型是现群星灿烂的景象。仅去年和今年,每年宣传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都在30个以上。报道的实践,使我们对新时期军事报道中抓好先进典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A我们党历来重视从时代的需要出发,选择最有普…  相似文献   
2.
肆虐的洪水已经被降服了,今年夏天抗击特大洪水的斗争,是人民军队自渡江战役以来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军事行动。也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以后最大和最集中的一次军事报道实践。 闻讯而动 在这次光辉实践中,新华社解放军分社闻汛而动,派出30名记者奔赴南北灾区,奋战长达两个多月。这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在大局下进行军事报道的一次最生动、最成功的实践,为今后搞好和平建设条件下国家通讯社的军事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新华社的军事宣传在先进典型报道上,做了些努力,取得了较好效果。据统计,今年头7个月,共播发影响较大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24个,其中仅人民日报配发评论,就有6个之多。这些典型是《“硬骨头”赞歌——记硬骨头六连》、《一曲时代正气歌——记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用伤病之躯托起五星红旗——记叶乔波》、《爱心献人民——记孙茂芳》、《高扬在特区的一面旗帜——南海前哨钢八连》、《用生命去搏现代化——记空军李光南》。另有一批典型报道,如《民富兵强看佛山》、《模范指导员赵守昌》、《共和国的天涯卫士——海军南沙守备部队记事》、《爱心奉献在特  相似文献   
4.
闻名全国的老军事记者阎百同志今年一月逝世后,新华社播发的消息(首都新闻界朔风之中送阎吾)中写道:“抗战烽火中参加八路军并投身我军宣传事业的阎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记者生涯中,创造了我国军事新闻史上三个‘之最’:参加战斗最多,采写的战地新闻最多,在第一线组织战役报道最多。……他在数十次战役、战斗中冲锋陷阵,不顾疲劳,屡历艰险,采写了大量歌颂英雄、鼓舞人民、揭露敌人的新闻名篇。硝烟远去,他写下的一篇篇动人心魄的战地情景新闻,一直激励着后来人,成为我国新闻院校的教材。”I据我所知,新华社为~名老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5.
今年八月十四日,新华社十二位编辑、记者联名给党中央写信,建议组织云南前线英雄报告团到全国巡回演讲。中央领导同志很快批复:“此件很好”。“组织先进人物到群众中去演讲,对人民进行教育,除前线英雄外,也还有别的一些先进人物。问题是要有计划地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并批示给中宣部等有关领导部门落实。为此,总政、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团中央、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等单位,正在组织前线报告团和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报告团,拟于今冬明春分批到全国各地巡回报告。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批事迹感人的先进人物和英雄群体,老山前线战斗英雄和曲啸、华怡、马牲利、辛福强等先进人物事迹的报告,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组织好前线英雄和各条战线先进人物的报告和宣传活动,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守纪律的人讲纪律、有牺牲精神的人讲牺牲精神,使英雄和模范的崇高精神境界与革命志气,发扬光大,成为十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的确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争取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一件大事。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上,关心实际工作,关心人们思想的净化,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传统和职责。新华社的十二位记者、编辑适时地提出了这样的好建议,反映了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时代判断力。这里,我们全文转载他们给党中央的信,以提倡新闻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们到波兰访问,了解了波兰新闻改革的情况。波党中央主持报刊宣传工作的中宣部副部长扬·比什蒂加、波兰政府发言人乌尔班、波通社社长雅哈奇等负责人,热情地会见了我们,并介绍了他们进行新闻改革的情况。我们还到一些新闻单位参观访  相似文献   
7.
“十六从军惜白发,一生未曾下战马;驰骋写军赋,至今笔生情。”老军事记者阎吾的这首自抒诗,正是他离休后的真实情怀。阎吾同志是新华社老一辈军事记者的代表,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同他共事25年了,他那种特有的热爱生活、热爱军队、热爱军事报道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一”前夕,我来到总政干休所看望阎吾。他刚从部队采访归来,兴致勃勃地谈了在部队采访的见闻和对新时期军事报道的意见。他仍沉浸在部队和军事报道之中,继续活跃在军事记者行列里。阎吾是1983年因年高有病,卸下了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主要领导的职务,离休住进干休所的。这位在军事报道战线上奔波了40年的老军事记者,年过花甲,身体不好,总社领导和同志们都劝他好好休息,不要  相似文献   
8.
人们谈到穆青同志,大都为许多名篇所折服,很少提及他对军事报道的贡献.其实这位革命战争年代的老兵对和平时期的军事宣传始终倾注着极大的热情,卓有成效地指导着新华社的军事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