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新是对既有成就的突破,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所以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目的.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文化的隔断和舶来品的移植;没有创新的传承,是文化的守旧和前进动力的丧失.中国文化之所以五千年延绵不断,就在于先贤们自觉地维护着文化的传承,并不断地进行着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博物馆所藏抄本《青衿侠传奇》1册,乃海内孤本,仅《山东文献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三书予以著录。此本凡81叶,半叶9行25字,小字略同。唱词用大字,介、白以及有关剧情介绍用小字。书后有两处与抄写者有关的题署,第一处是:“道光五年,岁次乙酉,仲夏之月,圣征氏录于临溪草舍。”第二处是:“同里后学陈曳云补录,民国廿九年冬月。”  相似文献   
3.
不顾实际,说话、做事均以书上说的为准,古人称这种人叫"掉书袋". "掉书袋"的形式有种种,下面的几种现象最为常见: 一是咬文嚼字.有一书生赶路,遇到一条水沟,过不去.一过路人告诉他:一跳不就过去了吗?书生就做了个立正的姿势,双脚并拢同时往前一跳,不料就跳到了水沟里.路人见了很好笑,说:有你这样的跳法吗?你看我是怎样跳的,说着,双脚一前一后就跳过去了.书生看后怨怪说:这叫"跃",不叫"跳",我才是真正的跳呢.上你这回当,以后可不再上当了.  相似文献   
4.
不顾实际,说话、做事均以书上说的为准,古人称这种人叫“掉书袋”。  相似文献   
5.
略论缪荃孙在金石学上的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年自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早年随侍其父缪焕章游宦四川,于同治六年(1867)考中四川乡试举人。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入翰林院。历官顺天乡试分校、国史馆纂修、总纂。后因遭人排挤,愤而辞官。自此以教读为业,先后主讲梁溪南菁书院、济南泺源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常州龙城书院。晚年曾东渡日本考察学务,归国后主持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馆务。辛亥革命后,长期寓居上海。民国3年(1914)开清史馆,担任总纂,条举大纲,创设新例,并亲手撰定了六类传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