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借助于声音向广大听众传播科技知识。声音一听而过,而且没有画面,不见图表,这同影视报刊比较的确是个弱点。但是,声音也有声音的优势。中国有句成语叫“绘声绘色”,形容语言表达的逼真。可见,声音有自己的独特的表现力。它可以使躺在纸上的死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的声音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声音还可以表现画面难以表现的意境和事件。做为一个科普广播工作者,不可无视广播工具的弱点,但是更应该看到声音的优势,全面发挥声音的优势。广播中的声音有三种,一是有声语言,二是音乐,三是音响。这就是所谓的“广播三要素”。科普广播应该是科学知识同声音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正在改变着我们对市场经济性质的认识,也正在改变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组织方式、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策略。经济基础发生的这一重大变化,必将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作为上层建筑的人民广播事业发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对广播的性质、任务及其生存和发展机制作新的思考。广播必须进行宏观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发挥服务功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并运用市场经济机制谋求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8月3—4日,天津广播电视学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举行了《商品经济与广播电视改革》的讨论会。这里选登了11位同志的发言摘要。这是一次探索性的理论讨论会,观点不会都是成熟的,错误也难免有之,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并进一步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要求广播更加具体、更加直接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各地经济台的建立和专业台系列化布局就是对广播整体改革进行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5.
创名牌,出精品优化系列台布局提高广播宣传的整体水平刘玉峻一、成就与问题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诞生,不仅仅是创办了一家经济广播电台,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国大陆创造了一种新的广播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使广播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在广播...  相似文献   
6.
广播言语的根本特征,是指广播言语活动过程中与其他言语活动相区别的地方。我们经常使用“广播语言”这个词组。但是,严格地说,“广播语言”并不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概念。确切地说,应该是“广播言语”。语言和言语是两个彼此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不同的概念。“语言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下册第一页)语言是一个体系。各个民  相似文献   
7.
整体效应论     
这里讨论的是广播节目整体结构的效应问题。我认为,树立广播节目的整体效应意识,对广播宣传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色的霞光,美丽的海河,天津早晨,一支充满激情的歌,带着力量和希望,伴你走向新生活!”这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天津早晨》节目随开始曲叠出的导语。它形象地说明了《天津早晨》的基本方针和节目宗旨——反映天津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事业的激动人心的生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鼓舞人们去建设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和听众、观众是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正是这对矛盾运动推动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受众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环流中的半环。受众对广播电视的信息反馈,是对传播活动的最有效的支持。没有这种反馈,或者广播电台、电视台不能通过科学的方式获得这种反馈,其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广播电台、电视台不理睬受众的反馈,那么正常的传播活动就会终止。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受众是广播电视的服务对象,不断地满足变化着的受众需求,是广播电视的天职;满足受众需求的程度如何,是考察广播电…  相似文献   
10.
广播这个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者同自己的受众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因此而缩短,这是因为,反馈始终是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广播的先天弱点。有时,我们同自己的听众远隔千山万水,自然难以进行信息交流,有时虽在咫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