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在中国的古语里,没有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动人、更悲壮的了。但如果没有前人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没有后人的为而使之可,就没有历史的前进与科学的进步,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积累与辉煌,就没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与未来。当你面对生活中的未知领域时是望而却步,还是do it、try it呢?王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活一辈子,连正经的痛苦都没有经历过,岂不是白活一回?岂不枉走人间?”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就应该敢于挑战自我,决定自己人生的命运,让自己的人生燃烧!文章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会造成不同的教育理念这一话题入…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总统约翰·柯立芝发现,他的女秘书虽然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错。一天早晨,当这位女秘书穿着漂亮的衣服走进办公室时,他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衣服真漂亮,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听了喜形于色。柯立芝接着说:“我相信你处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样漂亮。”从那天起,女秘书处理公文时很少再出错。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问柯立芝:  相似文献   
3.
对于广播媒体而言,打造品牌节目需要从节目定位、主持人素养和营销理念等多个方面来加以经营和运作。下面以温州经济生活广播的品牌节目《大铭的快乐时间》为例,谈谈这三者如何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为打造广播品牌节目奠定基石。节目定位既要准还要“狠”鲜明准确的定位是广播节目塑造品牌形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的成功与否直接体现了广播节目的舆论导向能力和收听率。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古语里,没有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动人、更悲壮的了。但如果没有前人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没有后人的为而使之可,就没有历史的前进与科学的进步.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积累与辉煌,就没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与未来。  相似文献   
5.
我们托班的孩子早上的人园活动是玩各种各样的积木。班里有六种积木,其中一种像管子一样的积木,颜色鲜艳。孩子们特别喜欢把它搭成长长的“金箍棒”。但是这种积木比较硬。搭得太长容易伤到人。所以我们老师常常建议小朋友搭得短一些。  相似文献   
6.
公共关系教学与三种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公共关系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对三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上,即人际交往、传意、创意。一、人际交往能力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况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它简明概括了人类生活的特点——能群。人际交往是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作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公共关系的交际,带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极强的选择性。学生是社会的人,他们迟早要进入到社会,社会是复杂的,有必要让他们做一些必要准备。交往需求的产生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所处环境使然。从现实来看,我们处…  相似文献   
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狄更斯、老舍笔下讽刺人物描写的比较,探讨不同时代背景、民族文化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并尝试找出狄更斯与老舍在讽刺人物描写中体现出的共同特点和各自特点,及对当代文学“讽刺人物写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媒体建立一支评论员队伍已刻不容缓。本文从构建评论员队伍的必要性、选择方法和管理方式着手,结合实例,呼呈地方广播媒体重视评论员队伍建设,从而在新媒体竞争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创新思维具有独立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创造性的观察、想象力。这些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新求异思维,保证他们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并将它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去,更是学生具备求异的创新心理品质的前提及物质条件。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形成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