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银清 《兰台世界》2016,(6):144-146
董仲舒《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见存于《古文苑》,篇名为后人所加,当依任昉《文章缘起》更名为《诣公孙弘奏记》,写作时间应是元朔五年任胶西相之前。与存世文献中的奏疏及出土文献中的书信格式比勘,《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奏记用语和格式,"叩头死罪"等乃书疏中常用语,并非是徐公持先生所说的一味卑辞迎奉和矫情。相反,此文颇能体现董仲舒的治世才能和儒者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2.
我叫刘银清,是1932年3月参加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的一名红军战士.后来当过红军营长、团长.不管是营长也好,团长也罢,我们都是要参加打仗的战士.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就是一名红军战士.我爱这个名字,我爱这个称呼,因为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语音知识方面,是初中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任务。本文将讨论新课程中农村英语语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从英语语音教学方法的角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书信论学,实含有论文学与论学术两部分.书信具有的真实性、自由性、私密性等优势为书信论学传统的形成提供了便利.书信论学传统,肇始于汉代,形成于魏晋南北朝.书信论文传统的形成是以《与平原兄书》的出现为标志的,而书信论学(学术)传统的形成却是东晋南北朝佛教传入的结果.魏晋“人的觉醒”、玄学的论辩、佛教的传入以及统治者的提倡等因素都促成了书信论学传统的确立,而这一传统下的书信文献资料和文人、学者的人文情怀,都是极具意义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