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后真相"的现实特征出发,可以发现当前传播环境中真相供给和真相需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亟须一种新的叙事模式进行调适,而非虚构叙事在叙事主体、叙事结构、叙事话语、叙事主题等方面的诸多特质恰好与后真相传播语境形成了多维度的贴合,这种贴合使得非虚构叙事逐渐成为当下发展强劲的话语模式。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非虚构叙事仍须在防范主观化倾向、借力新媒体提高竞争力和开发更深远的社会意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华进  何纯 《当代传播》2007,(2):103-105
新闻叙事是面向受众的暗含劝服性特征的叙事,它通过"事"、"势"、"理"三大修辞资源"不着痕迹"地引导受众"本能"地接受事实真相,从而达到劝服的目的,也就能在达成健康、有效接受的基础上正确地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女学生,非常喜欢体育,是《体育博览》的忠实读者。中国体操队在第12届广岛亚运会上战绩辉煌。特别是女子体操队,包揽了所有金牌。我很喜欢莫慧兰和乔娅。乔娅带伤上阵并夺取了全能金牌,莫慧兰一人囊括女子个人单项5枚金牌,真令人佩服!我和她们的年龄相仿,从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高师艺术教育面对的是专业综合、素质优先的现状 ,无论美术、音乐、影视、舞蹈教育都必须适应从单纯专业向更为广泛艺术素质教育的转变 ,因此 ,高师艺术教育无论专业构成和课程设置都有待进一步改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应当梳理自己的艺术教育构成、学科优长 ,建立面向 2 1世纪的艺术教育和校园艺术文化新体系 ,为高师艺术教育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合并高校规模庞大,校区多而分散,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必须坚持精干高效,以块为主,不断加强,改革创新的原则,方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华进 《当代传播》2013,(2):27-29
媒介不仅是叙事的手段,影响叙事的方式,左右叙事的观念。网络媒介有着区别于传统媒介的鲜明特征,这种特性深刻地影响了新闻叙事的方方面面,甚至对传统叙事学观念进行了重构。与此同时,叙事学也在媒介变革的大背景下不断转换范式,并最终孕育了后经典叙事学的分支———数码叙事学。以数码叙事学为指导,探讨数字时代新闻叙事的转型与观念重构,对新闻传播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华进 《编辑之友》2013,(4):45-47
媒介融合趋势改变了传播领域的生态环境,传统媒体的记者开始在商业网站的微博平台中亮相,然而,个人微博叙事是否也应遵守职业伦理?个人微博的私人属性、组织属性和公共属性到底如何区分?文章从记者、受众和媒介三个不同层面来解读。  相似文献   
8.
目前,越来越多的纸媒开始注重对信息予以正确、有效而独特的解读,并进一步实现由"信息纸"向"观点纸"的转变.本文从受众层面、媒介层面、受众与媒介的结合层面探讨这一转变的原因,从而肯定了纸媒这种内容改革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从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上升到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固有规律.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已经得到近现代多学科(例如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论证和认同.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在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孩子们那里却感到疑惑不解的个中缘由——因为孩子们缺少感性认识的积累.孩子的年龄越小,其思维就越是处在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上.一直到小学高年级,才开始比较明显地表现出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征象.  相似文献   
10.
在伴随着历史发展起来的诸多叙事形态中,新闻是最为普遍的叙事形态之一,尤其在现代信息社会,新闻已经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体样式。如今,在众多有关叙事学研究的视野当中,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跨门类的交叉融合倾向。重温上世纪80年代梵·迪克关于新闻叙事学的发轫之作《作为话语的新闻》,依然能给予我们强烈深刻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