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青藏高原由于其地势高亢、幅员广阔、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土地珍贵而被称为"地球第三极",这是在高寒地理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生态区域。这里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被破坏后便难以恢复。高原的草地虽然分布面较广,但生态环境极为严酷,高原腹地草原牧草生长期只有3个月左右,绿色生命显得短暂而又脆弱。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风沙不断,严寒侵袭。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高原的持续隆起与天气干旱化的趋势,再加上人类的破坏活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一直趋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佛教教育在藏区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教育曾经是藏区的主要教育形式,今天,它仍然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但是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宗教在内采取了一种简单否定的态度,强调了批判、否定、破坏,忽略了继承、扶持和建设,对宗教教育也是贬多褒少,从而出现了文化上的空白与混乱。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否定传统事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百害而无一益。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即将来临,藏区面临着加快经济建设、繁荣民众文化、保持稳定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艰巨任务,在教育方面,国家规划到2000年要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成年人扫盲的任务。要完成这样…  相似文献   
3.
博雅信诚特色鲜明--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少数民族文献学的专著,既填补了我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的空白,又丰富了民族学的研究领域.该书对正确界定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科学地构建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学科理论与实践体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的宗教信仰问题,无论在宗教学和社会学还是在心理学研究中都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尤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不断提高的当今时代,许多人,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与艺术家却声称信仰某种宗教,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宗教信仰者本人对信仰体系的主观心理感受出发,探讨现代人宗教信仰的某  相似文献   
5.
伊期兰教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初期、中期和汇期三个阶段。从9世纪阿拔斯王朝后期到18世纪初,是伊斯兰教的中期发展阶段,在此之前是初期阶段,之后是近期阶段,木文主要阐述伊斯兰教在中期的发展特征。(初期伊斯兰教特征,可参见《青海民院学报》1989年第3期掘文)。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但人们对它评价不一,宗教被看作人类最崇高理想的体现,它是道德的保障,是公共秩序与个人心境平和的源泉,它促进了人类的文明与高尚;但是宗教也被指责为阻碍进步的障碍,造成了人的盲目性,偏执性、愚昧无知,谜信与蒙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