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每次休假回国请朋友吃饭,付完账总有事未竟的莫名感觉,想来是未曾费心算小费之故. 小费这东西,据说始于德国,流传至英国开始蔓延.最初是为在饭馆吃饭对服务生表示感谢,当然顺带着对其服务质量的肯定.到了英国的前殖民地美国以及加拿大,小费逐渐发扬光大,以至有肆虐之势.小费所及,已遍及餐馆、酒店、出租车等种种需要或碰巧有人为你举手而劳的场所.而于所涉的服务人员,收入早已转变为"底薪+提成(小费)"模式.换言之,你付的小费直接决定服务生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2.
爬进图书馆     
卿晨 《中学教育》2007,(8):63-63
美国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爱读书得多,这是我到华盛顿以后的一个大发现。无论是草地上,咖啡馆里,乃至游泳池边,手不释卷者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3.
卿晨 《文化博览》2005,(10):54-55
与国内的女同事在网上聊天,突然问我一个严肃的问题:在美国这些年,你感觉自己变化最大的是什么?略想了想答:对钱的概念. 屏幕上立刻还我一个惊诧的脸:你好像不是那种拜金女吧?"不是爱钱,亦不是拜金,是对钱的观念变了.或者简而言之,是不再耻于为钱操心."  相似文献   
4.
它给我第一眼的震撼,让我明白自己对于美国,肯定有许多自以为是的成见。从波托马克的岸边,我开始了一场内心的颠覆。  相似文献   
5.
巩俐与大山     
卿晨 《档案管理》2007,(1):90-90
<迈阿密风云>还在等着审查,大洋那边的朋友已经先睹为快.在MSN上问好看么,友答,不咋的.迟疑一下,还是忍不住小心翼翼问,那巩俐呢,演得如何?  相似文献   
6.
来往于大西洋两岸,请客吃饭点菜是件头疼的事。初到华盛顿,做东当女主人请鬼子吃中餐,点菜义不容辞。因为知道西洋人通行的做法是要吃得碗盘精光,算计着他们的饭量,胸有成竹地点定。不想忽略了一个事实:鬼子吃起中餐来,比吃他们自己的饭,不知道秀气多少。而且华盛顿的中餐馆,承袭了当地的做法,桌面紧凑,盘子不大可是深,看着和国内的份量差不多,吃起来才知道内有乾坤。临了,面对着一桌子的剩菜,我尴尬得直冒冷汗。倒是鬼子自己解围:中国人吃这么丰盛,还能保持这么好的体型,真是令人羡慕啊。再不喜欢美国人,这时候也要在心里夸他们真会说话了。  相似文献   
7.
美式奖学金     
卿晨 《档案管理》2006,(5):93-93
卿晨,生于七十年代。卿是母亲的姓,晨是最爱的时光。外文是生活,外交是职业,飘泊是常态,写作是道小点心。奖学金确是美国大学生的重中之重。与国内短兵相接式的高考相比,美国孩子上大学,更像一场拉锯战。美国大学不叫考,叫申请。申请的基础是成绩。包括平时成绩的总评GPA,参考SAT(相当于我们的高考)成绩。然后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学校所在地域,等等。而最后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钱。一个钱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学费,这是你要付的;二是奖学金,这是你可得的。美国大学号称有两千余所,除去社区大学,高中毕业生们的申请,也无非两类选择:公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