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已经走过了一条选择、疏离与反思的行程。在这个过程中,合理性与局限性共存,经验与教训同在。本文的意义正在于通过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梳理,为新世纪的文学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参照点。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各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中国和东南亚各国间的关系对双方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冷战结束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承认20世纪中国学典型论价值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三大局限:典型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神化及典型理论发展中的共性论与个性论的内在矛盾,以期对陷入理论危机的典型论提供一个建设性的参照点。  相似文献   
4.
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了整个社会,科技学术期刊也未能幸免,期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了。疫情过后,如何快速克服疫情带给期刊的影响,直面期刊的变革,增强期刊创新动能?为此,中国新闻技术联合会副秘书长段艳文(以下简称段)于2020年3月20日通过网络专访了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虎(以下简称叶),深入探讨疫情给期刊业带来的影响和应对措施。1.期刊行业:数字化赋能变革段:叶总好,疫情期间,许多期刊编辑部停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西悲剧善恶观念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古典悲剧多属于世俗伦理模式,在对善的执著追求和对恶的坚决拒斥中实现善恶分明的意图。古希腊悲剧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虽然也讲求善恶分明的原则,但她们所包孕的内容几乎没有中国古典悲剧那样强烈的伦理色彩。西方现代悲剧更是大异其趣,否弃颠覆了传统的真、善、美观念,致使善恶界限趋向模糊,却对更高层面上的真、善、美执著的追求。中西悲剧善恶观念的差异,昭示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在对后现代课程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对后现代课程观作一种建设性的解读,深入剖析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社会状况以度中国课程实践之间的亲和力和不可通约性,探讨在后现代课程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以覆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是如何发挥着它们的表层和深层的作用.挖掘出后现代对中国课程实践的适切性价值.从而使中国课程理论的发展能在一种中西文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方向,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良好生态背景。  相似文献   
7.
叶虎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108-110
本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切入,将新时期“知青小说”大致分为“伤痕”,“怀念”,“青春无梅”,“自审”和“忏悔”等五大模式,作指出各模式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区别和联系,认为后两种模式与前三种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对知青自身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即由政治批判,怀念追忆,颂扬主体精神走向反思自身弱点和忏悔自己给他人造成的伤害,这一区别反映了知青小说由浅到深的思想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根据压力管道检验和评价的经验,提出了压力管道检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压力管道定期检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追根溯源的历史态度回顾了当代中国文艺学从政治文艺观走向回归自身的人生文艺观的嬗变行程。指出新时期以来文艺学疏离政治后的边缘化状态将是二十一世纪文艺学发展的趋势之一,由此引发出对未来文艺学建构的理论思考,即这种建构必须摒除消极的政治影响,由借鉴步入自主,建立起融汇中西文艺学精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方法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上述两大趋势也是当代文艺学回归自身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它使我们从数字化生存的狂喜中醍醐灌项, 迫使我们不得不追问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谱系,它在全球化语境中所引发的中国式的阐释焦虑以及如何看待这种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