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世纪初,王国维引进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重新给予评价和研究。王国维首先在《红楼梦评论》中倡导宏壮、崇高的悲剧精神,从而打破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谐的传统,其次又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对西方美学作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最后在《人间词话》中完成对中国古代诗词理论的新的阐释。王国维在引进西方美学的同时注意中西美学思想的融合和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更新改造,从而为中国近代美学的建立打下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电子出版物与传统图书馆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以磁、光介质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有着逐步取代纸质载体文献的趋势。知识载体和传播方式的这种根本性变化,必然引起图书馆工作相应的变化。电子出版物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图书馆应把握住这一契机,使图书馆工作向网络化信息化转变。本文介绍了电子出版物的概念、特点和类型,电子出版物在国内外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以及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界应从观念、馆藏、管理、开发、设备、网络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变革,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实施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第二期工程的硬件配置、软件集成及网络环境的设计以及该馆网络系统集成软件各子系统的功能、运行效果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美学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它重情感、重伦理、重感性的直觉领悟,它没有西方客观实证的科学精神和虔诚信仰的宗教观念,却创造了融宇宙、人生和历史于一炉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这一境界给予中国人的情感与理想以慰藉和寄托。中国古典美学重感性情感的传统与西方美学中人的科学精神的融合互补,将解开人类的美学之谜,并创造出真正科学的生活理想和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5.
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实现其篡党夺权的罪恶阴谋,篡改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篡改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颠倒社会主义时期的敌我关系,公开抛出了“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企图打倒一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曾经期待自然科学成为人的科学的基础,并由此使两门科学成为一门科学,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这种期待有可能转化为现实。本文认为美学属于人的科学,美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许多难点和疑点,可以从当代自然科学的成果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解答。当代自然科学对于生物体目的追求的论证,可以为情感在审美中的地位提供科学的支持,并导出美和艺术是一种追求和创造的本质性说明,同时弥合长期以来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绝然对立的局面。这无疑可以使当代美学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美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这一命题,重点是要把美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由于人是追求目的的实践主体,所以美的价值是以人的需要为根据的,美表现了人的追求和创造,美是对象化了的情感、现实化了的理想,美是合目的的。本文认为只要在哲学上准确把握美的本质,并吸收当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就可以弥合长期以来在美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观与客观、感情与理性、自然与社会相互冲突的裂痕。  相似文献   
8.
形式美探源     
美学是建立在审美心理学基础之上的美的哲学。形式美的研究属于审美心理学的范围,是一种微观和分析的研究。它的任务是通过对大量的审美现象的分析,探求美的形式的本质和规律。所谓美的形式,当然包括审美对象的形式,但更重要和更关键的是研究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形式。这里,前者是以后者为依据的,离开了审美活动中主体心理结构这一绝对中介,任何对象形式就失去了美学的意义。因此,那种仅仅在客观对象的形式上摸索,力求寻找出一种永恒的美的形式规范或规律的企图,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悠久的历史行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罕与伦比的古代文学,其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也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这些特色表现为重情感、重伦理、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和道德陶冶,重中和念蓄之美并富于格言警句式的审美领悟。表现这一特征的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伟大成就和魅力曾使多少人陶醉。但另一方面,中国文论又缺乏系统有序、清晰明朗的逻辑结构,它以伦理学的探讨压倒了本体论或认识论的研究,它以统一衡定的伦理规范压制了个人在情感推动之下的个性化的追求创造,从而形成自身思  相似文献   
10.
一印度佛教本是一种极端出世型的宗教,它把现世看成绝对的负面而加以舍弃,这一性格本来同中国文化强烈的入世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据史料考证,佛教最迟在两汉之际已传入中国,但至魏晋以后才发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魏晋以来中国大乱,疾疫流行、战祸不已、死亡枕籍、苦难深重、人生短促、现世越来越不足留恋,佛教于是乘虚而入,不但征服了上层思想界,也逐渐主宰了民间文化,“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间,儒学虽然未失去其入世性格,但它的功用仅限于实际政治和贵族礼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