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 节期间 ,电视台正在一天数集地重播连续剧《康熙王朝》。我看了几集就不想看了 :康熙皇帝要封一个知县的太太为“一品诰命夫人” ,清代的知县仅为正七品 ;康熙的祖母皇太后口口声声自称“孝庄太后” ,“孝庄”系太后死后的谥号 ,怎么在生时就能预知 ?还有一位知县王大人 ,在皇帝接见时因为要保持恭敬严肃的态度 ,憋尿三个小时 ,忍无可忍 ,总算获得皇上的恩准而在宫殿角落方便 ,不料因憋的时间过长而昏厥。……平心而论 ,《康熙王朝》在同类连续剧中 ,拍得还算比较严肃的。近年来 ,清代剧的拍摄可谓不少 ,如那轰动一时的《还珠格格》、《…  相似文献   
2.
战争中的新闻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关注的伊拉克战争从3月20日开始,至今终于已至尾声,我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有关战况的特别报道,听军事专家和国际问题专家根据各种渠道传来的信息而作分析与讲解。现在回想这段时间来的眼花缭乱的战事新闻,真是感慨良多。真实常常难以“现成”战争初期,战况消息的来源主要来自交战双方的英美联军的新闻发布会和伊拉克的新闻部门,然而双方对同一战事的报道往往大相径庭,举其大端,诸如“萨达姆在联军的‘斩首’行动中被炸”的消息、“攻占乌姆盖斯尔”的消息、“伊军8000名官兵投降”的消息、“占领萨达姆机场”的消息等等,当时伊方多予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人撰文批评当前新闻界的种种不良现象。最近又有人认为,媒体报道昆明一家餐馆的女大学生“人体宴”,是钻入了商家所策划的“圈套”。因为不管如何报道,是说它时尚还是说它荒唐,对商家而言,都是一种炒作。一个具有轰动效果的广告。因此呼吁媒体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保持理性云云。  相似文献   
4.
吴元栋 《新闻记者》2007,(10):81-82
《新闻记者》月刊今年第8期上发表了林帆先生《〈史记〉与"报告文学"》一文(下面简称"林文"),文章的大意是,通过《史记》与报告文学的类比,认为新闻(林文将新闻通讯视为"报告文学")的写作也可仿效《史记》,采用文学的笔法。我读后觉得文中的许多提法与意见,颇有商讨的必要,现在就来逐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由于诸多原因,有真本领的,不一定就出名。在古代,即使身怀绝技,出名也很不容易。且不说在《庄子》里大家都熟悉的解牛庖丁和运斤匠人,名字无从稽考,就是那敦煌壁画、龙门石窟、魏碑汉简的作者,他们的姓氏事迹亦大多湮灭无闻。现在要想出名,就比较的容易。譬如唱了几首歌成歌星,拍了几场戏成影星,写了几篇报告文学成作家、开个展览会成书画家。数年之内便可小有名气。当然,寻师访友,  相似文献   
6.
妙文的缺陷     
善于写文章的,往往有生花妙笔。记得唐朝有位倒霉的王进士遭火灾,家无余储,正在狼狈之际,散文大家柳宗元慨然驰书,“将吊而更以贸也。”说王进士原先博学多才,不能出群士之上者是因为其家产甚丰;人们好廉洁的名声,不肯“道足下之善”而蒙受贿的流言。现在可好了,家当烧光,人们的疑虑也一扫而光,可以放心称赞,王进士因此能扬令名,“取显贵”。遥想当时惶惶然的王进士,忽而拜读  相似文献   
7.
近来,在报纸和广播中常有投诉热线一类的内容。对此苍生疾苦,感触良多。记得郑板桥的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位封建时代的士大夫人物,在其艺术创作中竟然能不忘民瘼,总因有一个“情”字。现在老百姓要请一些主司其职的部门解决点生活上的困难真不容易。诸如房屋漏滴、垃圾成堆、路面被占、大楼断水断电等,还有那恼人的商品质量问题,多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收到过一篇稿子,是谈美国人凯瑞的传播仪式观的.传播居然还有"仪式",当然要看看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好在作者也甚为读者着想,介绍说:  相似文献   
9.
1999年年底,文汇报就语言应当如何发展的问题组织了几次讨论,它是从一位资深校对校少儿出版社《活力派》的文字而引起的。这位老校对对文稿中的一些新潮前工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表示了异议,如称呼女孩的“美眉’、表示笑容的“ ”、以及来自流行语的“酷毙了”、很“Q”之类作了修改符号,然而《活力派》的主编却认为,这些都没错,硬是被校对校错了。 对此,许多人都参加了讨论,发表了各种意见。有些论者认为语言是发展的,出现了新的词汇和造句,本是正常的。既需要容纳,又需要规范。这种意见其实最为四平八稳,然而大而化之的议论…  相似文献   
10.
记得有位哲人,大约是德国的叔本华吧,曾对阅读一事十分悲观。认为这是让自己的脑子给别人的思维马蹄作一通践踏,曲折地反映了他超人哲学的思想。不才如我,倒以为阅读是一种贮藏,象沙漠中的骆驼,待余闲时作反刍、咀嚼、消化,以滋养身心神思。“比较”,就是我反刍咀嚼之一法,虽然此也卑之无甚高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