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看了《档案春秋》2016年1月号上刊载的《揭开诗人史卫斯之谜》,激起了我对文中提到的方滢、田多野两位诗人的回忆,应再作些补充。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在军管会、文管会下面即成立了文艺处剧艺室,专门领导戏曲曲艺及游艺工作。最早的室主任为姜椿芳,副主任有伊兵、刘厚生等。工作人员除南下的少数从事戏曲的干部外,大部为上海地下党的文艺工作者,并在上海吸收了部分愿意从事戏曲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初是评弹艺术家徐丽仙创作的旺盛时期.那时候,几乎她的每一新作都成了 上海评弹团的保留节目,她的"丽调"到处风靡,戏曲界、音乐界、电影界有不少丽调爱好者,其中有不少是知名的艺术家.歌唱家喻宜萱就曾写信向徐丽仙表示自己的倾慕.有一个时期,江苏省歌舞团的资料室借出最多的是徐丽仙的唱片.评弹女艺人和票友们竞相摹学丽调新腔运用于自己的演唱之中.丽调成为了评弹界演唱最为普遍的女声流派.  相似文献   
3.
1936年,我十二岁时,进了格致公学.格致公学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办的四所男子中学——育才、格致、华童、聂中丞中的一所.教育体制基本按照英国的公学,是培养纳税居民子弟的中等学校.我进校前已在私立小学毕业,原是去读初中的.或许学校认为私立小学的水平偏低,我和不少投考的小学毕业生都被压低了半级,作为小学六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收录.这样,秋季班都成了春季班.学校当时是有附小的,带有预备班性质.随着年级的递升,到我们班级升入初中,小学就自动取消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