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吴灏鑫 《新闻知识》2006,(11):17-18
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关乎国家发展的繁荣强盛的大事。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的目标,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电视传播易懂、易记视听兼备的特点是农民认识的世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工具。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广播电视的浅近、生动的教育手法和特性,来吸引农民接近广播电视。但从目前广播电视事业的定位来看,大多瞄准城市,没有把占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作为自己的重要传播对象。“三农”问…  相似文献   
2.
吴灏鑫 《传媒观察》2006,(10):20-21
在国外,“真人秀”泛指由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真人秀”始于荷兰,后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英国等国广泛移植。荷兰《老大哥》、美国CBS的《生存者》、福克斯电视公司的《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等等,它  相似文献   
3.
媒体形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媒体功能的变化.截至2008年,新媒体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使用者数量以及社会服务方面,新媒体已然具备了大众传媒的要素.2008年3月的拉萨"3·14"事件、5月的汶川大地震以及8月的北京奥运会,新媒体在这三次事件中的出色表现,使新媒体最终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媒体.  相似文献   
4.
从芙蓉姐姐到著姐、从凤姐到“Hold住姐”,当网络媒介塑造的这群另类“民星”大行其道时,大众陷入一场“审丑狂欢”中.在热情投入这场狂欢的人群中,最积极的是青少年①,大学生阶段属于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二人格偶像崇拜阶段,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化为对他人的认同式或浪漫式依恋.他们将自己偶像崇拜的目光由家庭转向社会②,网络媒介有责任为大学生社会化提供参照和学习的社会角色或榜样.本文试图从社会角色的角度探讨网络媒介所挖掘和追捧的“审丑民星”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名著《舆论学》一书中提到了拟态环境( Pseudo - environment)的问题.李普曼指出人类生活的"两个环境",一个是现实环境,另一个是虚拟环境(即拟态环境).现实环境是被人自身直接体验的环境,而虚拟环境则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人借助大众媒介间接体验环境,而且这种虚拟环境在现实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拟态环境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也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它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