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2年6月 ,我结束了在德国比勒费尔德 (Bielefeld)大学近十年的求学生涯 ,来到厦门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在世界社会学界 ,中国仍然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 ,而德国无疑是涌现大师级人物最多的国家。比勒费尔德大学社会学系则是由当代社会学大师卢曼 (Luhmann)一手缔造并终身执教的 ,是德国当今最著名的社会学系之一。在德国国内最近数年进行的历次评估当中 ,比勒费尔德大学社会学系的综合排名都无一例外地位居前列 ,在德国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望。回国两年来 ,我对中德大学社会学教学体制和模式的异同常有所感触 ,因此 ,特抉撰此文 ,以期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厦门市高新区的实证调查,发现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创业网络发展具有意识弱、质量差和层次低的特点,并针对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孵化器的网络化”既不仅仅指创业园区以使用电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办公条件的信息化,也不单单指孵化器之间旨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的密切合作。这两个方面尽管都与我们所指的孵化器的网络化有关系,但如果仅仅从这两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概念,无疑就会太过简单,就会错失了这个概念本身应有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创立至今已30余年,大量研究者借助这一框架开展了风险传播的实证研究。然而,学界对SARF的理解意见不一,SARF自身又存在诸多尚未明晰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研究者对究竟何为放大的对象缺乏统一认识;二是研究者对于如何判别风险放大认识模糊;三是SARF一方面批评风险的技术概念及风险评估,另一方面又将技术专家的风险评估作为判断社会反应是否适当的基准,导致逻辑上艰涩难解;四是研究者对风险传播的社会过程的深义理解不够。相关研究的质量因此受限。论文在对SARF的原始文献进行仔细考证和分析后,就放大的对象、判别风险放大的表征、专家风险评估的地位等问题进行阐释,对SARF未曾言明的问题予以廓清和补足。最后,向上溯源,回到SARF产生的理论和现实背景,诠释框架本身及相关研究面临困境的原因,以期推动后继研究的改进和深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