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顺天乡试科场案,学者们从当时政治环境出发,认为副主考焦竑是受政治对手排挤而遭诬陷,此说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基于当时科场案发生的原因、案件的审理程序和对史料的梳理,包括不同史料来源及后世正史对科场案的记载来看,焦竑在政治上受排挤是事实,但科道官指摘其"文体险诞"也是职责所在。在科场案中,焦竑承担过失的确过重,但完全归咎于政治对手排挤和诬陷也有失偏颇。把此案放在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可知该科场案并非个例。焦竑科场案的发生,反映了明中后期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和阳明心学、佛道二氏等思想对科举文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章程类书院文献,其著录载体灵活,内容丰富、多样,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特色,而且具有极高的教育史、经济史、社会史等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无讼"、"息讼"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有其深厚历史根源。在麻城民间家训中大量存在"戒讼"、"息讼"等条款,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根源,不仅有其历史意义,对于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