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陆续出现了一些与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截然不同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中主要包括以卢卡奇、葛兰西、柯尔什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先驱,以霍克海默、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和以列斐伏尔、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最有影响的理论家,1968年西欧学生运动的主要精神领袖。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和弗莱堡大学,192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9年拜海德格尔和胡塞尔为师,1932年因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加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1933年被派往日内瓦加强社会研究所分所工作,从此成为霍克海默创建批判理论的最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3.
再次走近马克思──95巴黎“国际马克思大会”综述李其庆,周穗明“国际马克思大会”于1995年9月27日至30日在法国巴黎召开。这是一次以“马克思主义100年──回顾与探索”为主题的大型国际研讨会。它以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年为契机,由从属于法国全国科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主客体概念作为认识论与历史观统一的哲学范畴,首先是对黑格尔主客体理论的批判继承。黑格尔第一次从认识论与历史观统一的高度阐发了他的主体客体理论。关于实践,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动的相互联系的学说,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中心思想。黑格尔关于绝对理念自我认识运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点,即存在与意  相似文献   
5.
我国广播事业的改革从so年代中期出现以珠江经济电台为代表的“珠江模式”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是新中国广播史上发展最快的十年。以“珠江模式”为代表的广播改革,曾经是我国广播史上电台业务改革的一次成功的实践。作为广播改革的发端,功不可没。但是.“珠江模式”由于历史的局限,本质上没有突破广播业务改革的范围,仍主要停留在电台内部业务改革的层面,尚未触及管理体制深层的改革。近几年来.广播界面临的新问题是:怎样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与甘共传统的广钱管技体制澜湖不同的崭新广播管理体制?怎样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正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下个世纪,世界经济、文化、信息最主要的竞争单位,不是国家而是城市”。能否成为媒体信息中心,将是对世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中国,作为有特定明确主体意识及地位的城市广播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在广播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中,急剧变化的现实和色彩斑澜的景象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广播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和思考。探索中国城市广播的发生和现状,研究中国城市广播的动因和趋势,对于我们了解走向对世纪的中国城市广播及其发展前景,把握中国城市广播改革下一阶段的方向,有着极其重大的…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陆续出现了一些与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截然不同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中主要包括以.卢卡奇、葛兰西,柯尔什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先驭,以橄克海默、马尔库塞为代表的祛兰克福学派和以列韭伏尔、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先驭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最有影响的理论家,1968年西欧学生运动的主要精神领袖。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和弗莱堡大学,192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9年拜海德格尔和胡塞尔为师,1932年因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加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1933年被派往日内瓦加强社会研究所分所工作,从此成为霍克海默创建批判理论的最得力助手。从30年代到1945年,他在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的影响下全面展开了对社会、对历史的批判,代表作为《理性与革命》,以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批判法西斯的非理性主义。从40年代末至70年代,马尔库塞开始以马克思主义、黑格尔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相结合为基础,建立自己独具特色的“批判先进工业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社会批判理论,代表作为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个时期,在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中,不少同志都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历史发展的具体事实,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大家所提出的历史发展动力大致有如下七种: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二、生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四、社会各种矛盾运动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五、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六、人类的物质经济利益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上观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毫无疑问,它们都有存在的理由.然而,人们总是希望,在众说纷纭的“动力”中,找出一个科学性、逻辑性和概括性都比较强的表述方式,使大家的认识统一起来.我们想,这种“统一”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这是讨论深入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也是讨论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谈一些意见,以就教于同志们.我们认为,讨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反对“四人帮”的唯心史观.同时,在强调唯物主义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辩证法.这就是说,必须坚持彻底的唯物论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主客体概念作为认识论与历史观统一的哲学范畴,首先是对黑格尔主客体理论的批判继承。黑格尔第一次从认识论与历史观统一的高度阐发了他的主体客体理论。关于实践,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动的相互联系的学说,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中心思想。黑格尔关于绝对理念自我认识运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点,即存在与意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集中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统一的特点。黑格尔关于主客体理论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相统一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实体即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