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2.
作为一部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白鹿原》展示的是20世纪初中国黄土高原上的风土人情。无论是连天无尽、满眼金黄的麦地,还是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祠堂、窑洞,该片较好地呈现了原著中凝重而真切的历史感。该片的出彩之处,在于将原著中最突出一对矛盾--秩序的维护和打破,通过象征的仪式和符号具体化,更深层次地表达出导演对扼制人性的秩序的批判和对人性本真的赞美。  相似文献   
3.
周闻杰 《青年记者》2013,(27):28-29
跟风报道,呈现的是一种集束化状态,具体是指媒体在进行事件新闻报道时,在追逐事件最新进展的同时,为了保持新闻事件的"热度",大量的媒体在短时间内聚集报道力量,聚焦在此事件或者此类事件上,形成高密度和全方位的报道态势。对于跟风报道,新闻业界应当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考量其所带来的社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电影《白鹿原》给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原著中凝重而真切的历史感在片中得到了较好的呈现。本文主要从符号学理论观点出发,解析导演王全安通篇运用解构主义手法,以秩序的象征与仪式为视角试图最大限度的探究中国宗族文化体系的冲突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电视自诞生之日就逐渐成为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并已成为引领大众文化的舵手.但是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自媒体时代,电视的传媒地位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当下电视为了争夺受众群,不惜将大众文化简单解构为媚俗、审丑,猎奇的内容刺激着受众的感官.这无疑对大众文化上产成了“负能量”上的消极影响.本文以《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节目为例,从电视文化传播对大众文化塑造与传承视角出发,探讨电视怎样发挥社会文化传播的“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