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等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师范性”,这是由中师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所决定的.中师《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较系统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显然,同普通中学相比,中师语文教学的任务,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而要具有这个能力,就必须在“听、说、读、写”几方面有更高、更全面、更具体的要求.这几年来,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这个总的要求,进行语文教学师范性的一些探索,具体的做法和设想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志公先生在谈到教学中的“精讲多练”时,以王之涣的绝句《登鹳鹊楼》为例来说明,他认为这首诗只要点一下“依”、“尽”二字的含义,全诗只需化十分钟讲解,其余时间让学生诵读、品味,达到融会贯通。张志公先生的意思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己自去登“鹳鹊楼”。学生能否登上“鹳鹊楼”?我曾对此诗作过试讲,回答是肯定的。先板书题目,对“鹳”字进行正音,再让学生看注解①对“绝句”的解释,注解②对作者和“鹳鹊楼”的说明。看完注解让一个学生朗读,又全班学生朗读。读后板书“依”、“尽”,让学生组成  相似文献   
3.
姚庚荣 《今传媒》2007,(9):45-47
我写新闻评论30年,第一个十年是写小评论,小打小闹"豆腐块";第二个十年既写评论也写杂文,每年要在全国报刊发表百余篇;第三个十年有幸调来《常州日报》专写新闻评论.许多评论文章被全国众多媒体转载,在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比中,我的作品多次获奖.同行们也常常问新闻评论写作有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四个字:情理交融.即既要有严密充分辩证的说理,又要有迸发的激情、流淌的真情;既能说服人,更能打动人.  相似文献   
4.
乍看题目,培养“观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似乎是两回事,怎能扯在一起?有一位语文老师就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巧妙而有效地向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将“智育”、“德育”融合一体,做了这方面的“有心人”。事情是这样:教师布置学生课后去观察指定的对象——某位老教师,要求通过仔细的观察,抓住老教师的某些特征,并在观察中进行体验,然后,写成“观察只记”,教师再选几篇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教师读的第一篇“观察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