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记得1985年秋,襄樊市粮食局要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一天晚上八点钟,我局王克全副局长对我说:小孙,刚接到通知,省粮食局要召开全省粮油食品工业表彰会,我县东津粮油加工厂党支部书记阎克发参加会议,你连夜把材料赶写好,明天上午送市粮食局。”按照领导的要求,我就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完成了这篇材料,题目是《人们为什么叫我“怪”书记》,写了他四个方面的“怪”:一是改革制度“怪”,二是  相似文献   
2.
陈克寒同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提醒记者说:“采访确实重要于写作”。这说明,采访决定写作。如果我们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那就是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映存在,二者是相联系的。因而新闻报道必须是,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也即是采访在先,写作在后。采访为写作收集事实,写作则是把收集的事实加以表现。这里我举一个采写人物通讯的例子。去年开春,  相似文献   
3.
4.
有些通讯员,对大报记者报道过的题材,从不敢问津,觉得人家记者都写过了,咱还能写出个啥。我觉得,这种自卑感要不得,记者的素质一般比通讯员要强,但是他们也有弱的一面,也有忽视的地方。我的体会是,对大报记者报道的题材要深钻细想,敢于和他们争、拚、抢。1988年夏季,襄樊电视台播放了与种粮大户刘文豹把土地部分改种经济作物的对话采访,报道只提出了生产资料涨价威胁着粮食生产的发展,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没有提出来。一段时间后,群众对刘文豹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压缩部分粮食面积改种经济作物,是只图赚钱,不顾国家利益,是接了“媳妇”忘了“娘”,但也有人  相似文献   
5.
进行连续报道,一般都是新闻单位专门组织力量进行的,尤其是对重大的典型的事件或人物,往往要组织多侧面多角度的连续性报道,从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我在平时比较注意留心学习报纸上发表的连续性报道,得益匪浅。与此同时,我也这样考虑,我们通讯员是否也可以尝试一下连续报道呢。通过自己对本县种粮大户刘文豹的报道,我想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