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换词对比法 为了了解文中用词的准确生动,深知语句的含义,教师有意地将某一个词换上另一个意义相近的词,然后两相对比.例如,在教学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将"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中的"奔"和"灌"分别换成"走"和"喝",将"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的"砸"换成"落",然后指导学生区别其不同效果: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突出了祥子口渴之苦和喝水之急,映衬天气的酷热,反映祥子在烈日下拉车之苦.用"砸"字,不用"落"字,突出了雨点之大,写出了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照应了下文祥子的"哆嗦".总之,有比较,就有鉴别.通过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在机构改革中档案的管理,确保国家档案的安全,防止档案的流失,合理处置变动乡镇及县直各立档单位档案的归属与流向,辉南县档案局及时下发了《关于在机构改革中加强档案管理的通知》:《通知》对处置变动乡镇及县直各立档单位档案的归属与流向作了硬性要求,并及时介入,进行了科学的指导和严格的检查,避免了档案流失,保证了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相似文献   
3.
孙宝金 《考试》2009,(2):49-4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设“障”立“疑”、点拔指路、创设情境、组织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开展讨论,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