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邰爽秋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著名教育家。他的民生本位教育思想与活动有力推崇与践行教育应从发展人民生计出发、改进人民生活、推动社会生产进步的理念。特殊教育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得以萌发与发展。邰爽秋将其教育思想投射到特殊教育领域,针对其对象界定、班级组织、课程设置、师资管理、经费管理等诸多办学因素都做出完整、明确的指导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季瑾  胡金平 《生活教育》2011,(23):32-36
流动人口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现代发展进程中逐步生成并日益壮大的社会群体,他们原本生活在安宁淳朴但又被现代化视为落后的乡村。由于社会资本的匮乏和发展机遇的阻滞,一部分农民开始试图摆脱自己的"农民"身份,实现一种公民角色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大学城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在资源配置、价值引领、文化构建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试图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理念和操作层面建构大学城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关系,继而能够实现两者互动关系效能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5.
庄俞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编辑。他生于困顿的晚清社会,深刻认识到教育救国的重要性,致力于通过倡导和践行新教育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庄俞提倡培养尚公的新国民,力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创办职业教育补习学校以解决民生问题。庄俞对民国教育的更大贡献在于参与编纂新式教科书.他将传统国学精华和现代西学知识有机结合,和其他商务名家一起编写出了科学的现代教科书,奠定了商务印书馆在社会文化界的龙头地位,推动了民国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德育美学观这一现代德育范式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中也有所体现,并随之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本文试图梳理、分析并阐释理学德育美学观两大流派的各自本质和区别,并从中得出对当代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季瑾 《成人教育》2012,32(2):48-49
老年人的终身教育的实践需要多向度视阈下的价值取向的关照和指引。在老年教育合理性及合法性得到学界的认同后,必须致力于寻求并建构理想的价值取向结构,以明确地规定出老年教育的活动性质、课程设置、教育路径等学科本原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8.
季瑾  胡金平 《生活教育》2011,(12):32-36
流动人口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现代发展进程中逐步生成并日益壮大的社会群体,他们原本生活在安宁淳朴但又被现代化视为落后的乡村。由于社会资本的匮乏和发展机遇的阻滞,一部分农民开始试图摆脱自己的“农民”身份,实现一种公民角色的社会性流动。  相似文献   
9.
季瑾 《兰台世界》2012,(7):70-71
纵观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程,女性教育的兴起严格而言应定位于晚清戊戌变法时期。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从封建体制下的农业经济和宗法制度占主导的社会向现代工商业占主导的社会急速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其中,中国社会场域发生了文化主体的革新。近代中国的女性教育是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在重重艰难中发端、发展的。女性由此在社会场域中开始扭转自身的权力位置。一、近代中国女性教育的教育目的分析中国的传统教育中,针对男女不同性别实施的是迥然相异的教育,设定的也是完全不同的角色期  相似文献   
10.
班级场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领地.班级是由学生构成的独特的社会组织,教师以局外人的身份涉入班级组织.规训现象在班级场域中已然泛化,教育的本真诉求被掩盖.班级场域中的规训主要体现为偏控制性的规训.从对身体的摆布和监视、对言语的设置和控制、对精神的干预和规训三个维度揭示班级场域中存在的对学生的控制与规训现象,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继而进一步指出矫正性的理想教育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