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传播需要媒介,流寓促成的文化传播对区域文化特别是相对落后地区文化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明清时期流寓宁夏人士所留下的各类遗产,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泽惠后世,他们的贡献与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唐朝中后期,与外族政权的关系主要是与吐蕃政权之间的关系,唐蕃关系的变化对唐王朝的整个局势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萧关诗对唐蕃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他方面的情况都有较为突出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友好与战争并存、夷夏观念与民族融合交织、边地人民渴望收复失地以及崇尚武力等。  相似文献   
3.
皇甫谧《帝王世纪》原书已佚,现留传的都是后人辑佚的成果.自元末陶宗仪至当代徐宗元已有多种辑本,虽然这些辑本不是相关辑佚者最重要的辑佚成果,但仍然为《帝王世纪》的整理与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必要对他们予以介绍,让学界了解他们在《帝王世纪》辑佚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诗经》开始,泾水与渭水的清浊历来为人们所争论。根据相关材料,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在《诗经》产生的时代,应该是泾水清渭水浊。同时也将有关辞书及《诗经》注本上对泾水源头的错误表述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5.
近一段时期以来,有关皇甫谧的研究与争论比较热烈,但多关注其籍贯归属问题,而其他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在皇甫谧生平研究中,对“谧年四十丧所生后母,遂还本宗”历来有不同的解读,文章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有歧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唐代边塞诗中描写关山的诗歌数量较多,在《全唐诗》中,以萧关为描写对象或诗中出现萧关意象的诗共有42首,主要反映唐代在文人游幕、民族关系、社会心理及地理环境状况等,对这些诗进行梳理不仅可以了解萧关在唐代交通、边防及士人心中的地位,还对了解唐代社会文人游幕、民族关系以及地方风物等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仁”是孔子在《论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对于它的解释,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可以从“修己自处”与“处世待人”两个方面来阐述仁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皇甫谧不仅在医学领域有卓越贡献,在史学领域也有突出的成就。他善于组织材料构建理论体系、采经传图纬及诸子杂书补史书之缺;他整理古史文献,包括历史地理的沿革演变,土地、人口的增减等,既保存了可贵的史料,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帝王世纪》是魏晋学者皇甫谧研究上古以来帝王史的成果,记载的一些不见于其他典籍的材料,多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往往数种说法并存。有人据后世典籍所引其中个别帝王在位年数的不同,认为存在"一书二说",进而推测是皇甫谧根据《竹书纪年》修改原作的结果。但细绎相关证据,即使有"二说"的帝王在位年数也多与《竹书纪年》的记载不同。而皇甫谧卒于元康三年(293)的新说也不成立。  相似文献   
10.
曾畹抗清失败后远走他乡,辗转多地,后流寓宁夏,并考中举人.曾畹主要是因朋友唐德亮以户部主事理饷宁夏投奔而来,为参加科举而著籍宁夏,得到了包括吴三桂在内的官员的帮助和提携,而随侍的吴姬定居贺兰草堂表明他把宁夏当作真正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