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尹奇岭 《出版科学》2011,19(2):102-109
民国时期,有大量而分散的古体诗词私人刊刻活动并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由于这方面资料的零散,还不能做到精确统计,但其广泛和普遍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还原历史真实,如果缺少了这一面的参照,所描述的历史场景无疑是失真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和邵洵美在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同在上海,相互之间有过交往,但很快在恶感和误解的驱使下关系破裂,本文从史料出发,考辨两人交恶的前因后果,全面细致展示这一公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伴随数字技术而出现的电子书正有力挑战纸质传媒的地位。电子书时代悄然来临,传统纸质媒体正面临萎缩,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如何提前预判、合理规划,以赢得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5.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是关于人物的,其中<记念刘和珍君>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两篇课文中的三处细节描写,笔者的理解与流行的解读有所不同,提出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育政治化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是一个标志。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删减引发了很多议论,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不赞成,认为鲁迅是民族魂,去鲁迅化必须停止;二是认可或理解,认为鲁迅及其作品被附加上了太多政治内涵,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真正澄清,加之考虑到中学生接受能力和语文教学规律,适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删减鲁迅作品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必要的。人们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删减之所以有很大分歧,背后的原因是鲁迅的被赋魅与祛魅。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力量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国家意志。为适应日益严酷的国际竞争对人才的需求,国家需要不断调整教育体制来适应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变化,以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规模,而核心在于培养出一批世界顶尖级人才。二是民众吁求。长期以来,高等教育领域种种不合理的东西,引发群众不满和非议,如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收费问题、扩招问题等等,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有群众吁求。三是知识精英的倡导。代表各个不同阶层意志的知识精英,是民族最为敏感的神经,在责任感和良知的驱动下,他们所发出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人文与技术关系的讨论持续好多年了,目前仍是讨论的热点.很多学者以人文关怀为辞,痛陈技术至上论对于人文精神的压抑与挫伤.在笔者看来,人文与技术之间关系的问题,本质上是如何消化技术能力的问题,而技术本身也是人文精神最为有力的呈现.  相似文献   
9.
《吴宓日记续编》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文献,不仅是记录个人心路历程的信史,更是从个人角度记录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信史.在日记中,吴宓对于激进思潮的否定思考,启迪我们重新反思传统价值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