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根据访谈及相关文献,考察张东荪及其两个儿子张宗炳、张宗燧,女儿张宗烨在北大的活动,梳理张氏父子四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学从事学习研究的经历,希冀窥探父子三人五十年代的历程,从这个北大朗润园里近代罕有的文化世家家庭遭遇中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发展的某种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何泽慧院士的生平,回顾了她在德法期间的科研成果,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期间进行的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首次实验观察,概述了何泽慧在法国期间与钱三强等研究并发现了铀的三分裂现象、何泽慧首次发现四分裂现象,以及回国后,20世纪50年代初期研制成对粒子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探测器、50年代后期开拓我国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领域、70年代后期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论述了何泽慧立足常规、着眼新奇,装置力求简单,朴实无华、执着追求满怀激情的工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5.
6.
<达·芬奇密码>中文版面世已近两年,它的销量业已突破百万册的关口,并且因为有着2006年索尼-哥伦比亚公司的电影版"密码"的发行这一利好消息,无论在销售数量上还是销售速度上,这本书都依然让人看好.如此不俗的市场成绩,或许确实值得为之驻足,来看一看它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7.
60年前罗布泊上空的一朵蘑菇云,标志着中国核武器零的突破.一声巨响的背后包含着许多默默奉献的科学工作者所付出的努力.被称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园丁"的胡济民院士为中国的核事业培养了大量后备力量,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核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回顾了核物理学家胡济民生平与贡献.  相似文献   
8.
大卫·丹尼森是20世纪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他为当时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成为理论和实验分子研究的世界中心作出了重要贡献。依据密歇根大学对丹尼森进行的口述采访、相关资料,研究与探讨丹尼森的生平、科学成就及他为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访谈整理者按受访人张礼(1925—),原籍安徽祁门,出生于天津,理论物理学家。1946年从辅仁大学毕业,先后在山东大学、辅仁大学任助教。1948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1949年回国赴解放区,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1953年到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做理论物理研究生,1956年获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1957年到清华大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胡乾善,著名振动专家和工程力学教育家,早年留学英国,上世纪40年代曾在中英科学合作馆工作,本文着重研究胡乾善在20世纪40年代在武汉大学期间与李约瑟博士的交往以及他在1943年至1945年中荚科学合作馆的工作。从中能反映出胡乾善当时的科学研究状况和二人间的友谊,以及当时中国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中英科技交流,尤其为研究抗战期间武汉大学对外科技交流及科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史料,并以此纪念胡乾善先生诞辰百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