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相当长一段时期,对于阅读教学,不少教师热衷于搞满堂“启发”,认为只要通过诱导、讲解,学生就可得到同样的理解。甚至对一些如意境的领悟,特殊生活经验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也非要学生“微言大义”,反而把学生越弄越糊涂。 学生阅读能力可分为以下层面: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目的;体会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内容和思想。这里的“体会”、“领会”,显然指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的理解,实质上已融进他所体悟出的作者的思想意旨、情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语文探究性教学策略是顺应人性中那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能,不断激励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究意识、求新求变的渴望和刨根问底的热情,这是实施探究学习的最根本策略.也是切实发展学生语言探究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学习者与生俱来的探究激情,促使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规范,以此为起点,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内在、稳固而持久的探究性语言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语文学习能力将是大有裨益的。大体说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探究习惯。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