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光阴似箭,一转眼我的生命已走向尽头。医生告诉我,我的生命只有三天,顿时我茫然地跌倒在地,不知所措。我还有那么多的心愿未了,我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于是我决定用我最后的时间来完成我的心愿。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些辍学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眼神,我要把我所有的压岁钱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让那些没有钱上学的孩子走进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最本质的特征为“真”,但由于民生新闻记者新闻素养不高,在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层面存在问题,导致出镜记者信息传递缺失。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从采访前准备、采访过程中的应变等提出相应意见。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黏合剂”的“共情”勾连起情感共鸣与社会认知的一般性过程,“共情”成为国际传播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资源并指导国际传播的具体实践。如果仅仅将共情理解为一种技巧或者能力,则窄化和弱化了共情自身的理论张力。作为策略的共情传播具体可通过基于符码系统的多模态数字化叙事、基于文化适应的转文化以及多元主体协同构建共情矩阵等方式增益国际传播效能。对于共情的省思旨在规避国际传播中可能出现的共情失调和实践偏差,从而避免因信息过载、计算宣传以及沟通结构所引发的情感消耗和共情坍塌。面向全球交往的国际传播应进一步把控共情传播的合理边界,从自我中心主义(自我逻辑)转向以沟通和对话为基础的关系逻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