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汇报》的《记者见闻》栏目从1978年创办以来,向广大读者推荐了许多生动活泼又发人深思的好文章,少则三五日一篇,多则天天都有,甚至一日数篇。这些文章篇幅不长,但以其发现问题迅速、揭露弊端及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受到了上至市委领导、下到普通群众的广泛注意,对促进社会问题及早解决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上海媒介广告的历史回顾上海,曾经是中国现代广告事业的主要发源地。解放前,上海一直是旧中国的“广告之都”。不少新型的广告品种和广告媒介,都是首先在上海问世的。例如,三十年代初,中国的无线电广播刚刚诞生,上海的电台即开始采用这一新媒介进行广告宣传。建国以后,上海媒介的广告业务逐步纳入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的轨道。1950年成立了上海广告商同业公会,并按经营特点把会员分为三类:招牌广告、报纸广告和其他广告。报纸广告方面有联台、联华等广告公司,代客承办刊登在报刊上的广告业务。公私合营后,上海广告业务的经营范围有所扩大。报纸广告原来只经营上海地方报纸的广告业务,合营后逐步经营中央报纸和部分兄弟省市报  相似文献   
3.
目前,职工队伍中青年人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职工的兴趣爱好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怎么适应新时期的职工需要,把工会机关小报的要闻版(一版)办好?上海《劳动报》进行了大胆思索和改革。职工首先需要从专业小报上得到专业信息和指导,这也是《劳动报》所担负的主要职责。但他们改变了过去不顾读者兴趣,会议新闻、生产性报道冗长枯燥的状况,而是立足于职工需要,巧妙地采用各种手段报道新闻、指导生产。象上海市劳模报告团成  相似文献   
4.
1920年至1922年,翟秋自作为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的特派记者,前往苏俄进行考察采访活动.已有不少同志对瞿秋白旅俄期间写就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书进行了研究,但对于这段时期他发表在北京《晨报》上的大量旅俄通讯至今还没有人在报刊上公开作过专门介绍。这些通讯是瞿秋白反映苏俄见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瞿秋白的《晨报》通讯作一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能否把握当代青年的脉搏是决定一张青年报纸是不是能够成为青年之友,青年知音的关键。以全市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上海《青年报》第二版《校园内外》针对当前中学生兴趣广泛,爱动脑筋,敢于创新等特点,及时地反映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  相似文献   
6.
《新民晚报》的言论一向以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著称,且不说林放的《未晚谈》与方任、言微的《今日论语》,仅就文艺版的《月下小品》和四版的《谈家常》而言,便提供了探索晚报言论路子的启示。《月下小品》是立足于文化生活的文艺短沦,固定由专人撰稿,每周见报两三次,每篇三四百字。作者密切注意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及时进行评论和引导。如《一个跟头的风波》写一位青年歌唱演员演唱完毕,从台上一个跟头翻下台,观众哗然,演出团体大为恼火,与之解除了演出合同。作者从这样一件小事引发开来,结合现在普遍存在的台风问题进行分析评论,批评了某些演员哗众取宠、有辱观众的现象,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演出团体为此事解除与  相似文献   
7.
宏观地把握社会与家庭问题,是《解放日报》周末增刊《家庭·社会》专版区别于一般报纸副刊的一大特色。专版自1984年12月23日创刊以来,站在党的报纸的高度,以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及时地对普遍存在的社会和家庭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与引导,为如何办好报纸副刊提供了又一条成功的经验。《家庭·社会》专版的宗旨是“提出社会问题,协调人际关系”。与大多数文摘类、知识类、趣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