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一篇好的新闻故事化作品需要记者深入到故事的底层去挖掘新闻资源。这里的故事底层即指新闻中那些往往被人忽略、被社会遗忘的角落,或是不为人知的背景,难以不可揣摩的新闻主角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新闻带有强烈的市井特质,更能在社会上引起共鸣,从而产生说服力、震撼力。如何去故事的底层挖掘新闻,写好新闻故事呢?  相似文献   
2.
可以说,在诸多的新闻报道领域中,卫生报道是与百姓生老病死关系最为密切的,广大群众对此十分关注.在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对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面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强烈呼声,搞好卫生报道至关重要.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卫生报道更具人性化,关注弱势群体,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进而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值得我们用心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典型是时代的结晶。运用先进典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典型推动工作,是党的新闻宣传的重要方法,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锐利武器。因此,搞好有较大影响的典型报道,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乐于为之追求、为之奋斗的愿望。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典型报道呢?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要搞出成功的典型报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4.
消息是报纸的主角。近年来,为克服新闻写作一般化、概念化的毛病,大部分地市党报记者都在为读者提供真正有价值、引人爱看的消息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使党报的可读性大大增强。然而,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  相似文献   
5.
6.
前辈有云,文贵情真。好的评论,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富有感情色彩的评论,不仅可以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感染,而且可以增强评论的说服力。因此,要想写好评论,作者除了必须具备的理论家洞察事物本质的眼光外,还必须要有文学家感情充沛的气质。 评论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心弦。在生活中,虚情假意令人反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去年12月1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分流千人压锭三万六上海安达棉纺织厂减员增效扭亏有望》的消息,全文1250字,并配发《意在提倡写新闻》的编者的话。编者说:“介绍企业的典型经验,过去一般都采用通讯、述评、调查报告等,而这次我们全部采用新闻的形...  相似文献   
8.
如果仅从空间的角度上来看,地市报与中央、省报相比较,应该说是身在基层了。然而,长期以来,尽管我们身在基层,但仍有一部分同志并没有真正把感情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如有些同志习惯于“走马观花”、“精挺点水”式的采访,写出的稿件也只能是不痛不痒,“米不够水来凑”,以及捕风捉影、强扭角度、片面或失实的新闻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思想上、感情上的问题。党报记者的感情从何而来?我们在深入基层采访中感到,它来自于对党的一片赤诚,对人民的热爱。作为党报记者,首先,要带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的感情深人基层,…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在新闻要写活写短的呼声中,中宣部将“现场短新闻”的报道方式,作为深化新闻改革的一方面加以提倡。而今,“现场短新闻”犹如春风吹又生的小草一般展露于众家报纸的版面上,深受读者的喜爱。 然而,笔者却发现一些报纸对“现场短新闻”的概念有  相似文献   
10.
每一位青年新闻工作者都希望能够尽快成才,但是成才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方法对头,才可以少走弯路。作为地市级党报的记者,我们感到最重要的是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如何才能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呢? 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吃透精神,找寻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基层群众意愿的联系点,我们认为这是深入基层采访的基础。要想做一名高水平的记者,观察问题时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并以此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这样,大局在胸,面对新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时,就会把它放到更广阔的范围里观察、分析,就不会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