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常永强 《今传媒》2023,(11):45-48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传统文化媒介形象正在向可视化方向转变,并凸显出即时性、交互性、社群化和个性化等特点。基于此,笔者提出要从新媒体话语形象和文化传播者形象两方面入手,通过活用新媒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挖掘文化资源以及塑造文化品牌等方式,重构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媒介形象,旨在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就业成了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和实践难题,也成了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和重要课题。如何把这方面的报道搞活、搞深、搞得实用,有力地促进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国为什么没有哲学家?这与高等教育过程中学术化的专业训练有着密切关系。学术是一种客观地研究文本并进行逻辑论证的职业,尽量避免掺杂个人主观因素。这种专业训练固然必要,但也限制了师生的自由思想。通过借鉴古代哲学尤其是“心学”的为学方法,有助于克服学术的弊端,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