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向国内外从事和关心茅盾研究的读者介绍我国及国外的茅盾研究学者的简历,本刊约请了部分中国和日本的茅盾研究学会会员提供了自己的简历,现发表出来。今后还将介绍其他的茅盾研究学者。  相似文献   
2.
1985年暑期在全国茅盾研究讲习会上谈关于茅盾在文艺学方面的几个问题,本来打算全部整理出来,由于杂事太多,只整理其中的一部分,且是提纲式的,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价了巴人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著述及文学活动,评价了他对海外华人文学(主要是新华、印华文学)的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茅盾学术国际讨论会经过四天紧张而热烈的讨论,现已胜利地闭幕了.这次会议同以往的几次茅盾学术讨论会相比,有许多新的特点.一,提交这次大会的论文,在总体上说,比上次会议有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尚有12部茅盾研究的著作,其中有些著作反映很好,还是有份量的.这是历次茅盾学术讨论会所没有的,表明了茅盾研究的重大收获.二、参加会议的国内学者自然有中年的,老年的,但是有不少年轻的,他们是茅盾研  相似文献   
5.
怎样全面地正确地研究茅盾,对他一生的伟大业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他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文学史上应排上正确的位置,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过去对茅盾研究和评价,有很不公正的地方。 例如,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严重白色恐怖之下,被迫逃亡日本,后来即失去党的组织关系。有些“左”的人物,对此多所非议;甚至对他真实地描写大革命的《三部曲》,也横加非难,这不是实事求是的、公正的态度。 近年又有一种偏见,认为茅盾的作品,尽是政治说教、缺乏艺术性。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是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6.
以厦门大学为主体的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迄今已开展工作二十年了,取得不少成绩,新华社誉之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基地。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组织召开研讨会,编篡出版研究论著和"东南亚华文文学丛书",团结扶植研究人才,并与厦门大学中文系合作招收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有力推动了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曾文渊是福建惠安人,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众多知名的文学评论家、编辑家之一。本文着重论述他的新著《文坛风景》特点,这就是评作品实事求是,谈文艺现象不就事论事,写人记事秉笔直书。同时指出作者文字朴素,看似平平,实则追求一种深入浅出的文风,即先把问题“吃”透,然后用通俗明白的语言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8.
文学史上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文学巨匠往往同时又是文学编辑大师。鲁迅、郭沫若是这样,茅盾也是如此。伟大的革命作家茅盾在现代文学杂志的创轫及发展的过程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小说月报》是我国现代文学第一个专门杂志,1920年初,当茅盾接编时,先是主持该刊《小说新潮》栏的半革新工作,同年11月任主编,实行全部革新。由于当时《小说月  相似文献   
9.
作者主持写作的《东南亚华文文学史》一书,在撰写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的概念、特征、历程、分期、主潮等,论文中对这些问题阐述了看法,以期对撰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