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反思"郭德纲事件",相信媒体人一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首先,传统媒体反应过度,这种过度有不专业的一面,也有可以理解的一面. "郭德纲事件"初起时,媒体是克制的.大规模围剿的导火索是郭德纲显然有欠慎重的"记者不如妓女论",此言一出,媒体人群情激愤,央视、<新华每日电讯>、<新京报>等主流媒体齐出阵,形成对郭德纲的围剿之势.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最近,《瞭望》周刊发表文章,提出“网络内外群体性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据百度百科解释: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由于此类事件中,较多涉及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极容易成为网络新闻炒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张修智 《青年记者》2012,(10):32-33
我刚参加了一个研讨会,会上吴敬琏先生提到国内某知名报纸的一个标题:《老板们笑到了最后》.他对这个标题颇不以为然. 这是一篇报道《劳动法》修改的稿子的标题.吴敬琏先生认为,该标题所表达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它没能准确、客观地把握修改后的《劳动法》的意义.他认为,修改后的《劳动法》,是资方与劳动者的双赢.而该标题表达的意思显然偏颇.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的话:<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0日发表了文章<党报头条VS公安机关>,讲的是<焦作日报>记者发现了一个"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为自己逮到了一个获得"全国新闻奖"的素材,采访后在头版整版篇幅予以报道.可是,一个月后报道中的主人公贺永星"涉嫌黑恶犯罪"被警方批捕.记者陈作华也因此文被撤销了都市新闻采访部副主任的职务.  相似文献   
5.
同质化不是一个规范的新闻学术语,不过,这不妨碍它所指称的事实——报道内容的趋同与操作细节层面的互相拷贝.许多报刊都使用"数字""外刊摘要""声音"等方式来梳理信息,就是一个典型的同质化行为.同质化还有个别名——跟风炒作.这同样是一个称不上规范的概念,它涉及到媒体的社会管理与社会评价,因而使得对同质化的讨论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修智 《青年记者》2010,(17):50-51
主持人的话:前段时间,媒体“同仇敌忾”地对相声演员郭德纲集中“开火”,让业内有识之士惊呼:媒体正在将新闻界的一种不良习气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7.
网络群体性事件之上看下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最近,《瞭望》周刊发表文章,提出"网络内外群体性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据百度百科解释: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由于此类事件中,较多涉及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极容易成为网络新闻炒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学院研究生部今年首次招考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中文写作考试的题目是:《我对改革的思索——从一件具体事情谈起》。这个命题的应答考卷共有900多份。经过评委审查,其中有不少佳作,有的评分较高。本刊从这批考卷中选出三份在此发表,各篇题目是编者加的,内容作了一些删节。从这几份考卷中可以看出,中国新闻学院招生对象应该具有怎样的中文写作水平,以及什么样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这些答卷虽然并不涉及新闻工作本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我们相信,本刊的许多读者还是会有兴趣去阅读它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