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英文手机短信分为文学体和非文学体两大类。依据接受美学理论,手机短信文本的意义是一种动态生产物,具有开放性和召唤结构。收信人在阅读的具体过程中,通过发挥想象力去填补“空白”,从整体上理解接受原文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格式塔意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应充分理解、接受原文信息,并进行格式塔意象再造,然后,最大限度地再现短信原文的韵律美、形式美、形象美、修辞美、模糊美和幽默美。  相似文献   
2.
英文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新的文化现象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功的英文手机短信大都具有独特的文体风格。根据文体学理论,结合实例,从语音、语相、词汇、句法、修辞和语篇几个方面分析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3.
张军历 《海外英语》2011,(9):262-264
文学翻译作为艺术化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艺术化地再现原作,还要再现原作的美感要素。审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中,原文中的美只有被翻译审美主体审美地把握,才能激起审美感受,进入审美再现过程。译文能否取得与原文对应的审美效果只是一种理想,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等,这取决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原文可译性限度。该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通过分析翻译审美主体与翻译审美客体的基本属性探讨译者主体性与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关系和审美再现的等值阈,以期进一步理解审美再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的观念,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精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无法改变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抗拒的,但悲剧主人公仍旧用自由的意志和坚贞不屈的品质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的结局预示了命运之神的强大和无法抗拒,但另一方面却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不屈。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希腊命运悲剧。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分析,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进而理解古希腊人原始朴素的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5.
古籍翻译跨越时空,不仅涉及语言理解问题,亦涉及文化传承问题,由于语言、文化、思维等的差异,最易造成译者的表层理解从而引起误译.文章基于前人研究,结合古籍英译的特殊性,借接受理论探讨古籍英译的文本选择、意义实现和读者的接受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任何话语都是在语境中产生的。语境在交际和话语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一些典型实例着重探讨语境的三种基本功能:解释功能、限制功能和筛选功能。  相似文献   
7.
8.
Beautiful Smile and Love是特蕾莎嬷嬷于1979年领取诺贝尔和平奖时所做的演讲词,行文简洁质朴,随意自然,感人至深。文章结合演讲词的性质,基于文学文体学理论,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探讨BeautifulSmile and Love的文体特征。通过分析各个层面凸显的文体特色,阐释其蕴涵的文体意义和评价所产生的文体效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这篇演讲词的文学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进而领悟特蕾莎嬷嬷所呼吁倡导的beautifulsmile和beautiful love的真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