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王力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泰斗式人物,这是人们公认的。他作为学者、专家之所以至今为人们所怀念,不仅在于他的学识渊博,更在于他严谨治学、谦逊待人的品格。作为一名曾经向他约稿并亲聆教诲的普通编辑,我在他身上从未感到一丁点儿居高临下的气势。所以,每每回忆王力先生的音容笑貌,复读他的手稿以及给我的短函时,我便深深感到作一名被称为是“为人做嫁”的文字工作者,是十分欣慰的。那是1984年11月,我接受领导的委托去拜访王力先生。当我告诉他,根据语言学界的要求,《光明日报》决定创办《语言文字》专刊时,他极为高兴,连声说:“好!好!”随后,我把一位中央领导同  相似文献   
2.
孔乙己自然是“终于没有进学”,更没有捞到做先生的机会.但是,我总觉得他确实有过一次教学实践,不过,是一次失败的实践罢了. 你看,他询问小伙计“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以及极力要教他“回”字四种写法的态度,该是多么诚挚而又认真呵! 然而,他失败了,原因何在呢? 记得,当我第一次讲授这篇文章之余,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孔夫子的一段故事: 有一回,孔子的学生子路从外边匆匆跑来问老师:“我有急事,应该马上去办吗?”孔子说道:“不,你有父兄在上,还是先禀报一下吧.”后来,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坚决地说:“对,应该马上去办!”这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汉字的历史至少已有6000多年了.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使用汉字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36%以上,除中国之外,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华人社会,都有汉字的使用.因此,联合国也将汉字汉语列为其工作语言文字之一.  相似文献   
4.
去年10月的《英语辅导报》刊出一篇题为《斗胆质疑“博士后”一词》的文章(下称《斗》文)。该文认为“博士后”的提法“不妥”,建议改为“后博士”,或“高级博士”。最近持类似观点还有一些同志。鉴于这里提出了一个具有汉语词汇构成规范的宏观性质问题,若讨论该词是否得当,是否应予“纠正”等,就需要从研究语言发展、词语产生及其确立的条件的角度加以阐述。语言的发展史表明,新词语的产生和确认,要具备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5.
有位外语教师把英译汉中的汉语「亨利」读成了「亭利」,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起来。其间,一位学生小声地告诉他「不是Xiǎng是héng」。不料,他竟悖然大怒:「谁让你乱说话,就你知道!」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我编发的稿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文摘》、《文摘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以及《国内外教育文摘》等中央或地方报刊全文或摘要转载的约占50%的样子。同时,我在首先当好编辑的前提下,还努力争取机会采写新闻稿。那么,我是怎样做编辑工作的呢? 一、审视新闻价值,力争写出好稿子我的本职工作是当好编辑。但是,却不放过力所能及的采访机会,并注意在采访中促进新闻业务水平,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尽力提取有一定宏观意义的问题。由于我的工作范围,一般的采访活动,多在参加各种会议中,而会议消息又是极易写成“记录式”,难于提供信息。为此,我每采访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凡事总有曲折,教学也常常有不如人意的时候。比方说,教师辛辛苦苦地备了半天课,设计了很好的提问,课堂上却碰上个“一问三不知”,“卡壳”了!有一次我有机会去听本地的一位名教师公开讲课,课文是臧克家的《有的人》。教师讲得很不错,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回到具体,真可谓精辟生动,引人入胜!看得出,教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