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的这一名言,是就文艺创作说的,但也适用于新闻写作。生活为记者提供了“博观”的大千世界,版面的一定容量又规定了记者只能“约取”。至于可供“约取”的材料的多少,只能取决于记者“博观”视野的大小。“博观”得越多,可供“约取”的基数就越大,择优“约取”出来的作品质量就越有保证。倘若孤陋寡闻,“约取”没有什么选择余地,只好将采访所得吃光用尽,无优可择,那就无“约取”可言,新闻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了。  相似文献   
2.
震惊全国的“渤海2号”钻井船事件,7月22日在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披露后,中央和地方报纸除刊登新华社电讯外,还用社论、评论、通讯、专栏作了连续报道,历时40天。这次报道,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它的意义已远远地超出了安全生产的范围,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冲破了那些“刑不上大夫”的戒律,向那些不尊重科学、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视人命如草芥、拿国家财产当儿戏的官僚主义者敲了警钟,对进一步肃清工业战线上的极左路线流毒,加快四化建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5月上旬,刚卸下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的李庄同志,南下福州,来到曾同他共事多年的老战友邓拓同志的故乡。他是和胡绩伟、丁一岚、范荣康、王若水等同志一起,前来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的。人民日报的同志都知道,李庄在任期间,经常是白班夜班连轴转。如今,因年龄大了,退下来,才有较多外出的机会。“我是第一次来福建。这倒不是因为路远,实在是因为忙。象天津,离北京那么近,虽然路过几次,竟没有下去看看。”老李解释着,带着几分解脱的笑容。  相似文献   
4.
5月上旬,刚卸下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的李庄同志,南下福州,来到曾同他共事多年的老战友邓拓同志的故乡。他是和胡绩伟、丁一岚、范荣康、王若水等同志一起,前来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的。人民日报的同志都知道,李庄在任期间,经常是白班夜班连轴转。如今,因年龄大了,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大规模地进行农村公路建设,这在我国尚属第一次。农村公路由于点多、线长、面广、单个项目规模小和资金有限等特点,面临着怎样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问题,论文从农村公路建设中招投标这一环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8月在第10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外交工作要努力营造四4种外部环境: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客  相似文献   
7.
1986年8月6日,是一代报人林白水殉难六十周年纪念日。六十年前的这一天,他因在报纸上发表《官僚之运气》一文,揭露军阀张宗昌,痛斥贪官潘复,而残死在张宗昌的屠刀之下。 1985年7月30日,民政部颁发烈士证书,追认林白水为革命烈士。同年,林白水的女儿、美国国防部语言学院教授、作家、美籍华人林慰君女士,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又得到闽侯青口乡青圃村帮助,筹建林白水纪念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林白水纪念堂在烈士牺牲六十周年之际落成。林白水纪念堂座落在他的家乡青圃村。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占地十余亩的纪念堂庭院正面,有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门楼。  相似文献   
8.
六月九日下午,福建省政协部分委员、省新闻界的同行们来到省政协礼堂,听徐铸成同志作学术报告。七十六岁的徐铸成,面色红润,满头乌发,完全不象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五十多年的报坛生涯,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他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香港两家《文汇报》的顾问、复旦大学教授。此次是应邀来闽讲学的。徐铸成同志讲的题目是:“新闻烹调学”。“‘新闻烹调学’这个提法,在中国新闻学  相似文献   
9.
当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新闻界面临着历史性转折的严峻挑战。适应并及时、准确地反映这个历史的转折,新闻界责无旁贷。能不能很好地承担起这一重任,取决于自身是否适应这个转折的变革。而变革首先要突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知心的人一大早,三明一中的电话铃就响了。老校长漆竞余抓起电话,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一中吗?请找漆校长接电话。”“我就是。您是?”“我是老袁哪。”“老袁?”“嗯,新调到市委的。”“噢,您是袁书记?”“想找您聊聊。有空吗?”“什么时候?”“现在。”“行。”对方把电话放下了。整整谈了二个半钟头,老校长把一肚子“苦水”全部向新任书记倒了出来。老校长谈到,粉碎“四人帮”这么久了,可学校的正当权益仍得不到保障;教学秩序还在受到干扰;知识分子政策还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