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艺术家陈逸飞都称得上是上海文化的标志性人物,这个多变的艺术家.这个成功的文化商人。这个耀眼的文化明星,他的去世.也许会使上海主流文化界突然变得暗淡无光。通过他,我们可以窥见上海文化的基本属性和特质。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艺术轨迹。  相似文献   
2.
虽然使用IE系统的用户基本上都拥有MSN工具,但它实际上更为专业化的知识人士所钟爱。这些人多半是依靠互联网来工作或社交的人士,他们使甩MSN,如同都市职场人士的办公室或会客厅一样。  相似文献   
3.
张闳 《中文自修》2006,(7):84-85
王家卫的电影改变了此前人们对上海的想像方式。王家卫的童年记忆成为他的电影中上海形象。但这与其说是对上海的记忆,不如说是对上海的想像。[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半夜鸡叫》的故事出自一本叫做《高玉宝》的自传体中篇小说.自1950年代起,通过强大的文宣机器的推动,《高玉宝》的故事已经在中国当代文艺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要读书""半夜鸡叫"诸章节,已经成为革命文学的经典段落,并被收入当时的中小学语文课本.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木偶剧《半夜鸡叫》,使得这部作品在几代中国青少年中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是文宣部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闳 《新闻天地》2007,(10):10-10
秀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赌场”。节目制作方的赌注是收视率,评委的赌注是公众关注度,选手的赌注是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6.
物之梦与巴什拉的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什拉在中国对于中国知识界来说,巴什拉来得太早了,而对于文化热潮中的阅读大众来说,他又来得太迟了。第一部巴什拉著作的中译本,出现在1992年,名字叫做《火的精神分析》,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知文库”的第52种,由北京  相似文献   
7.
川音成都美院学生在南京的“实验空间”艺术展中因展有女性下体图片而引发的纷争,实际上并无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这种争论几乎伴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8.
“泛娱乐化”是2007年文化界最突出的现象。……电视“选秀节目”显示出其在文化影响力和商业利益方面的巨大潜能。各地电视台也随即纷纷推出自己的选秀节目。如果说,秀场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那么,一些秀场上的种种丑陋现象。表现出来的是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混乱和颠倒。一方面。长期以来。除了曾经的一些空洞的、大而无当的理想主义高调之外,社会几乎没有给公众提供可靠的人生价值的评估尺度。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电视选秀之本意,无非是为普通人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选手希望通过自我展示,来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形象和技能的认可和尊重。而引进竞争和遴选的机制,则是为了增加选秀的价值内涵,并按竞赛的原则,为节目确定游戏规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名家谈莫言     
莫言在文坛孜孜砣砣耕耘三十年,终于获得被国人视为"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最初的"欣喜与惶恐"之后,却经验着不曾有过的压力. 诺贝尔文学奖,是对莫言文学成就,尤其是其文学的全球影响力的确证,可喜可贺.然而,诺贝尔文学奖的性质,正如莫言所言,是一个出自评委的奖励,而不是文学最高成就的代名词;莫言水平的当代中国作家,肯定不只他一个.如果国人由此在尊敬莫言及文学的同时,获奖的情结能够稍微减少,对文学本身及人的精神追求的关注稍微增多,那么,将是文学的幸事,也是中国的幸事.倘若因此真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大得不得了,足以傲视左右,那将留下笑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