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植芳教授是我相见很晚的朋友,同时我们也是相见恨晚的朋友。彼此都喜欢讲真话,不喜欢听套话、废话、大话。我完全不知道他五十多年前的情况。那时他生活、读书、上学、工作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在老朋友中,吴文治教授已编著了好几种很有价值、嘉惠学林的大书,为大家敬佩。前几年,知道他又在苦心筹划《中国历代诗话全编》,准备尽可能包括历代学人论诗的各种见解,可能超过两千多万字,觉得实在太难得了。由于他联系广泛,充满对学术事业的热情,并得到目光远大的出版家的大力支持,现在,将达八百万字之多的《明诗话全编》即已先行出版,十分高兴。祝贺他和参加编写诸位同志们共同取得的一大成果。中国的诗歌,就现尚留存的作品来说,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从产生了诗歌,同时自然就会有对这些诗歌的感受、议论,以及对诗学…  相似文献   
3.
老作家在家里,和他四岁的重孙一起看奥运会比赛,举家欢乐。他的又一乐是:看到不少获奖青年很年轻,获奖后答词非常谦虚。老作家由此期望学子开阔视野,治学也应具有体育健儿的努力与精神。  相似文献   
4.
拓展鲁迅研究的新天地徐中玉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六十年了。那时我21岁,正在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三年级。我没有看到过鲁迅,只和鲁迅的挚友台静农(伯简)先生较熟,台先生给我们讲《诗经研究》课程。我读过鲁迅许多作品,对他的深亥.旧执着,坚强与韧性,非常敬...  相似文献   
5.
一苏轼不但是一个全能的文艺家——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同时还是一个对古籍如《易》《书》等深有研究,颇多新解的学者。他当然读过许多书,也对人谈过他读书的一些经验,有些经验我觉得至今还很值得注意。他说书是世界上极其可贵的宝物。书用不坏,取不完,人人都能从中有求必获:“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  相似文献   
6.
我和巴人同志不熟,但在三十年代读大学时就读过他不少作品,“屈轶”这个笔名也是当时就熟知了的。同他见面的时间却要迟得多,大约是在一九五六年罢。那次他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的身份,偕同几位同志一起到上海来组稿,也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记忆中他个子相当高大,声音宏亮,特别感觉到了他的坦率豪爽。他和许杰同志是老朋友,和我不过新识,大概由于同行神交的关系,很快便象老相识一样无话不谈了。他的《文学论稿》以其内容丰富,见解颇新在大学生中流行广泛,他谦说中间缺  相似文献   
7.
学术无禁区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我这近一生的最好年月。这是我这一代人的幸运,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在此之前,几乎很难看出有什么指望。“文革”何止国家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一言堂”,文化专制,学术发展、社  相似文献   
8.
1979年 12月 5日 ,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在南京召开“现实主义问题讨论会”。周扬同志应邀到会发表谈话 ,并回答与会者提出的一些问题。岁月匆匆 ,这次谈话距今已经 2 0余年了。今天看来 ,谈话中难免有某些错误或不妥之处(特别是关于胡风问题 )。但作为文献资料 ,对研究周扬晚年思想仍有其参考价值。为此 ,本刊特将这份谈话记录稿发表于下 ,以飨读者。 (记录稿未经周扬生前审阅 ,标题为本刊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9.
在积贫积弱,亡国灭种大祸临头的形势下,古老的中国必须自强起来,进行变革。非变革便不能救危亡,得富强。但究应如何变革才能达到中国人民的远大目标?变革中将遇到些什么问题,什么困难,究应如何进行,如何解决?回顾近代这一段历史,可说始终是在争沦、战斗、摸索的过程之中。内有没落、腐朽、垂死的封建势力作梗,外有世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两者还时常互相勾结,为维护和夺取各自的利益用尽各种办法想继续奴  相似文献   
10.
一孔丘首先提出了“辞达而已矣”的论点。这一论点在文艺理论批评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人们千百年来在实践中都肯定“辞达”是评价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对文艺作者来说,“辞不达意”向来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批评。但有那么一本厚厚的《论语批注》,为了想把《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批得“体无完肤”,竟把上面所说的这一句话也拿来大批特批,如此批道: 孔丘讲的“辞、达而已矣”,是同他说的“巧言”对立的。他把新兴地主阶级革新派的言论称为“巧言”,攻击他们言不由衷,虚伪造作,妄图以此抵制新思想的传播。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