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认为文学须为政治而作,须为现实而作,“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使之成为改造社会的武器,而不能为作文而作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也认为“文者以明道”。文章总是要传达作者一定思想、观点、意图的,文以载道,文更是一种手段。新闻亦如此。 虽然新闻写作一再强调报道的客观性,忌讳主观意图、个人感情的夹带,可是,新闻作品作为人脑对客观世界主观反映的产物,不可能不渗透着人的主观因素。那么,如何使新闻稿件有效地传达作者的观点、情感,而又不违背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呢?这方面,古代文论中所述…  相似文献   
2.
“观念信息”,新闻传播中的“新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军事新闻中,因为由于和平时期部队和军事活动的相对稳定性,观念新闻在报道中构起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观念的信息态存在方式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使用。因此,笔欲在新闻界率先提出“观念信息”这一全新概念,以期通过对它的深入阐述,有利于在传播过程中的科学把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它的里面出现了一定的舆论混乱现象,有时还成为一些反动言论的嚣张场所。“法轮功”组织就很善于利用网络进行舆论造势,混淆视听。李洪志在向其成员传播其声音时,首先是将其意旨发布到网页上,送达到其骨干成员的电子信箱里,然后通过网络终端的各地站长,再通过电话等通讯手段传达到每一个成员。网络成为他们散布言论,歪曲事实的场所,切切实实影响着我们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