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上海是一座满含风情的魅力城市,而这大半要归功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上海女人。她们会过日子,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上海女人并没有停下追求美的脚步。那些上海出产的蛤蜊油、凡士林、甘油以及带着淡淡香气的雪花膏、花露水等等曾给几代人带来了最简朴的时尚,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生活。有人说,上海女人天生就有一种智慧,在有限的条件下她们依然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精致、优雅。国货难忘的记忆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访问非洲坦桑尼亚,彭丽媛把中国的老牌护肤品百  相似文献   
2.
正"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北枕长江、东依鄱阳的江西庐山不仅风光宜人,植物种类丰富,而且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在绿涛深处,海拔1100多米,位于含鄱岭与月轮峰间山谷中的三逸乡,坐落着我国最早的亚高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1933年12月,时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植物学家胡先骕教授在江西省农业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商定由静生生物调查所与江西省农业院合办庐山森林植物园,这将是我国的第一个植物园。在一系列草创工作之后,次年  相似文献   
3.
<正>整理者言:"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抗日英烈陶家齐的家族故事——四代人承袭的家国情怀和近一个世纪来的精神足印,用最平实的行动为孟子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脚。正如习近平书记谈家风如是说:"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风吹日晒,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  相似文献   
4.
<正>上世纪70年代,看电影是老百姓极度匮乏的文娱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而由老厂长陈叙一领导的上海电影译制厂为中国电影观众打开了一扇嘹望外面世界的窗。毕克、邱岳峰、尚华、于鼎、李梓、童自荣等一批优秀配音演员的作品点亮了当时简陋的银幕,他们那极富磁性和魅力的声音给那个年代的观众送去了欢笑和温馨。永远的"叶塞尼亚"叶塞尼亚:当兵的,你不守信用。你不等我了?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伯父姜必宁1929年出生在浙江江山城关,他的父亲叫姜安定,早年也是医科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药剂师。姜氏家族原是晚清时江山当地一个颇有名望的书香门第,伯父的童年就在城内市心街布政司巷有些破落的姜氏四合大宅院内度过。1947年,伯父18岁那年,还是个懵懂少年的他走进了上海江湾的国防医学院,成为当年该校全国六区联招百余名新生中的一员。1948年,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踮起脚尖,张望校园里那幢最安静的高三教学楼,从学长的言行作息中,揣测着我将至未至的高三,似遥遥无期,又在溜走的每一个日子里无声地提醒着它的迫近。我如今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翻出高三那年的随笔,时间仿佛不经意间脱了节,那段日子是去似朝云无觅处,唯希冀回忆来填补。我们的高三,因为高考,被赋予了特殊的意味。这是我们成长的年轮中共同的记号。提及高三,大学的室友们,即使来自五湖四海,也有一种心照不宣。《五年  相似文献   
7.
上海中学     
<正>一心理学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缺陷,这种认识不到自己无知的现象被命名为“达克效应”。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1948年4月21日,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工人、共产党员王孝和遭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于同年9月30日牺牲。王孝和烈士的最后影像是《大公报》记者在特刑庭和烈士赴刑场途中记录下来的。他慷慨陈词、从容赴刑,那张年轻俊朗的脸上浮现出的笑容是革命精神最好的诠释。王孝和祖籍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1924年2月出生在上海虹口师善里四号底楼一个灶间,1938年考入励志英文专科学校,1941年,17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他进入杨树浦发电厂控制室当抄表员,并一直从事上电系统党的秘密工作。60多年过去了,本文整理者来到提篮桥监狱王孝和烈士就义纪念碑前凭吊,并找到了他的妻子忻玉英,听她讲述一个妻子心中的王孝和。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告别了读书饥渴年代,社会释放了空前的文学热和读书热,上海也进入一个全民阅读时代。每天清晨,图书馆门前站满了等候开门的读者,新华书店门口排起了等待买书的长队,公园里随处可见捧着书本的读书人。各种读书兴趣小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也风起云涌,把人们的读书热情推向了高潮。当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年轻人满怀热情参加业余学校和夜校的文化知识补习,力图改变个人命运,重塑人生之路。相片里的书香年代薛宝其是上海的老摄影家,多年来,他用照相机拍摄了上千幅百姓生活和城  相似文献   
10.
<正>在摩登气派上海市中心隐藏着一处中国古典式的建筑群落——城隍庙。过去每逢春节,"白相城隍庙"是上海人一个必不可少的习俗,"白相"就是游玩的意思,而城隍庙也因此成为沪上年味最浓的地方之一。在很多老上海人的记忆里,城隍庙曾是他们孩提时的乐园,而春节的城隍庙更是逛不够,看不厌。人山人海"轧闹猛"城隍庙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元朝,当时上海正式建县,庙址在如今的永嘉路上,叫淡井庙。明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