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抗日战争期间,黄仁宇作为国民党下层军官参加了反攻缅北的战斗,并兼职"业余新闻记者"撰写了多篇报道。本文以黄仁宇关于缅北之战的12篇战地通讯报道为研究对象,并引入《大公报》当年派至缅甸的随军记者吕德润的相关报道做对比分析,从新闻文本的角度考察了黄仁宇战争报道的书写特征。研究发现:黄的战争报道,从写作笔法看,以情节制胜,注重细节刻画;从新闻主体看,关注部队下层军官;从倾向性看,强调历史的光明面等。对此,本文兼以史学视角与新闻专业主义视角,分析黄仁宇战争报道的文本成因、优势与不足,进而探讨其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一百年前出现的一个有关人类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性文本--<新中国>的深读,并将其与另一个21世纪的类似主题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社会发展、道德与价值取向等重要建制的关系.研究发现,科技的发展及其想象,不能脱离当下的特定历史情境,在阐述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价值的关系时,必须观照这些关系的历史性;研究还发现,在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两个文本中,一百年前的科技想象更加贴近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即"人自身的解放",而当下的科技发展价值观更注重商业逻辑,因而更加远离科技解放人类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视作为人类大众传播史上成长最快的媒体,每一天都在诞生更新形式的节目,每时每刻都在演绎更加五花八门的表现方法,从而将任何对它所作的深入思考和理论研究都远远抛在后面。就拿我国电视新闻来说,1976年打倒“四人帮”之后短短十几年中飞速发展,90年代初的中国电视新闻报道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1993年中央电视台又一次新闻节目改版,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早间新闻节目为之面目一新,其中的小栏目《焦点时刻》成为继《观察与思考》之后又一个关注社会热点的电视新闻节目。1994年4月《焦点访谈》开播,19…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的背景下,"第四世界"是我国当前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对象."第四世界"本身落后贫乏的媒介生态,要求我们在对其进行外宣活动时,应当探索出不同于驻外媒体、孔子学院等正式平台的其他机制.本文根据马拉维录像厅和新中国初期读报组这两种基层媒介实践,提出我们在对"第四世界"进行国家形象传播时,可以将"群众...  相似文献   
5.
2006年《读者》月发行量突破千万,成为中国甚至亚洲发行量最高的杂志。这表明,进入新世纪,已经创刊二十余年的文摘类杂志《读者》仍然非常流行。而2009年,美国《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由于发行量缩水、经营不善向政府申请破产保护。有报道指出,《读者文摘》发行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兴起后,  相似文献   
6.
马宁  曹培鑫  路淼 《传媒》2016,(5):88-90
在大众传播媒体主导新闻传播格局的时代,三十多年前视觉新闻,伴随着电视媒体对平面媒体的冲击在我国应运而生,作为专业文字记者的新闻写作理念和方法被广泛应用.随着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和移动互联的迭代发展,视觉新闻的概念在不断演变中持续影响着新闻传播领域不同阶段的内容生产.本文以媒介融合趋势下的视觉新闻变迁为主线,通过梳理其从写作观念、图文整合到全媒体革新的发展历程,为相关的新闻传播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溯源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宣传实践中,视觉宣传是其中独具特色的构成部分,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有关中国共产党视觉宣传的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系统性的全历史研究成果不足;二是视觉理论与宣传实践融合有限.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通过创造性地征用不同视觉媒介进行宣传活动,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也溢出了西方视觉理论的解释范畴.在研究过程中,应基于"反本质主义"的思维立场,破除媒介文化迷信和媒介体制迷信的思维窠臼,及其对理解中国共产党视觉宣传活动形成的刻板结论.文章提出"连续与断裂""中国与世界"两大问题域,并以此为勾勒中国视觉宣传的纵横维度和展开当代研究的问题总纲.中国共产党百年视觉宣传研究应在史实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一派具有中国共产党主体地位与中国史学特色的历史书写,借由历史智慧建构出一套立足于中国语境与中国共产党主体性的理论范式,并以此为中国共产党的当代视觉宣传实践提供策略智识和批判工具.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回溯了《万历十五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历程.该书经历了从“出版传奇”到“流行阅读”的出版过程.而对于其“流行”背后的原因,本文从叙事的新奇、历史观的革新与文本解读的丰富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自1990年代中期兴起后,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探讨女性问题的重要取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在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推动下,产生研究热潮,并保持了稳定的学术产出。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为节点,相关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至2008年,在西方女性主义学术话语霸权主导下,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呈现出自发与理论依附状态;而从2008年至今,中国学者逐渐超越以男性凝视和消费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表述,关注中国革命建设和社会改革对女性媒介形象呈现的决定性影响,扬弃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框架。以历史向度关注国家在场不仅照亮了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盲区,也释放了中国女性媒介形象研究的本土动力,更凸显了将以女性媒介形象为表征的妇女问题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