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之下演化成如今轰轰烈烈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在房产、汽车等实体经济遭到重创之后.各种依附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也受到牵连。正如我们所周知的,媒介产业广告收入对宏观经济起伏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于是在此次危机中,媒介产业经历了比宏观经济更加陡峭的过山车体验.而其中中国报业尤其典型。  相似文献   
2.
传媒业如何面对“口红效应”的诱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口红效应",其有效性的边界十分清晰.这也是消费支出肾缩的大环境下,传媒受众对传媒产品要求更加苛刻的结果.在顺风顺水中快速积累起财富的中国传媒业,如何才能从这次经济危机中享受到"口红效应"带来的"豁免权"呢?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刻,仅仅依靠"口红效应",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文化传媒业一枝独秀的空间也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是中国传媒改革全面启动的一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114号文件"让"转企改制"成为贯穿全年的改革主轴.而随着文化传媒单位陆续转为企业,在角色重塑之下是对市场机制的多方尝试:实践"三跨"、上市融资、退出机制,优胜劣汰的法则开始逐渐确立.同时,角色的重塑也带来对传媒企业成长方式的重新思考,"立足优势资源、培育核心能力"成为了发展路径转换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出现掀起了全世界范围内"媒介融合"的热潮,本文以"报网互动"这一中国业界标志性话语为标本,研究中国报业面对互联网所作出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背后的动力机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分析进而得出:"报网互动"的本质是"报网交易",缩减"交易费用"的努力是"报网互动"产生的根源,而模式变迁的总体方向也是不断寻求"交易费用"较低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6.
2007至2008是我国大事件连续不断的两年;同时,2008年也是我国传媒改革30年.奥运会和汶川地震是两个典型的大事件,它们给了传媒业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大事件的不断冲击与挑战,以及新的金融危机影响力的不断加剧,我国传媒改革30年积累起来的智慧与能量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大事件背景下,行业管理者与传媒操作者展示出了日趋成熟的大智慧,而这将是未来我国传媒在产业化道路上获得良好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作为媒体融合在所有权层面的自主探索,我国媒体的集团化改革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媒体集团化和媒体融合的共同追求,也是检验媒体集团融合战略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我国“报业集团化”和“报网互动”两次改革热潮展开历史分析,认为在行政力量的主导性作用下,我国媒体集团的融合战略大多处于所有权融合和策略融合的层面,而微观融合层面,即新闻生产方面的系统性改革有待持续深化。随着全媒体技术消解了区域和行业垄断,无边界的市场空间打开,我国全媒体集团在技术倒逼下也走向了兼顾组织融合和微观业务融合的“整体融合”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曾培伦  朱春阳 《新闻界》2023,(11):12-22
早在上世纪末,由数字技术革命所带来的跨媒介融合实践就已在全球广泛开展,但2014年却被我国各界公认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这一共识的背后不仅有顶层设计的安排,更有来自中国社会转型变迁的深层驱动。本文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考察2014年这一制度变迁“关键节点”背后技术、市场与政治三重逻辑的转换,以及三者如何在政治沟通维度实现了汇流。研究还认为,2014年以来所产生的融合效果悖论,需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宏观目标下以重建公共传播体系、推动理性交往的方式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9.
始自2019年末的新冠疫情持续至今,在作为疫情重灾区的超大城市中,建设水平领先的区级融媒体中心面临着社会治理的重大挑战。本文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三个建设目的为分析框架,以上海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了其内容生产和传播、服务功能设置等在社会治理实践中的效能与短板,考察了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治理技术建构了怎样的“可治理的空间”,并提出了提高治理主体性和加强技术平台化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