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春 《记者摇篮》2007,(8):67-67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同中央台、省台和直辖市大台往往不同。一个明显特点是地方台办有一些短小精悍的小评论栏目,很有地方味儿。抚顺电视台先后开办过10分钟一档和5分钟一档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2.
采用盐酸、氢氟酸、硝酸、高氯酸溶解试样,不溶余渣用焦硫酸钾熔融回收,在酒石酸介质中以氯磺酚S为显色剂,在分光光度计上650.0nm处测定,建立了氯磺酚S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矿石中铌量的分析方法。讨论了比色波长、显色酸度、显色剂用量和酒石酸用量等实验条件,确立了最佳实验方案。对试验样品进行了准确度、精密度和回收试验,测定值与标准值在误差范围内,回收率在97.4%~103.3%之间。  相似文献   
3.
许多新教师,不但需要学科教学知识与理论的辅导.更需要教学技巧的指导.现在的新教师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他们在学校里已经学习了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并把这些理论用在课前备课,准备得也比较充分,但当拿到课堂上去具体实施的时候,却因为教学技能的不足而没法教下去或者没有教出预期的效果。课堂教学中大都存在“乱”或“死”的现象,有的甚至是两者均有。《治“乱”与救“死”》一文,是本文作者根据参加新教师巡回听课的亲身体会写出来的。希望对新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1.鼓励学生多写生活日记。日记是学生提高作文和提供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指导他们记下自己平时发现的、耳闻目睹的、用心感受的内容;动员学生结合特定的生活现象或主题写作,比如对动植物生长感兴趣的学生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袒露心迹,宣泄情感,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2.引导学生多写贴近生活的随笔。随笔的命题力求"小"而"实",让它成为照亮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5.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乱”。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乱”,并不是指教师的组织管理不力而引起的学生课堂纪律的涣散,而是指课堂秩序良好,学生学习热情也不差、甚至还是比较好的情况下,由于教师教学处理的不当而产生的教学性混乱。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以1978-2009年武汉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旨在已有的生命周期假说的基础上,对武汉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建立适合武汉城镇居民的消费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生命周期假说是适用于武汉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理论,消费者会根据一生收入的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安排消费.  相似文献   
7.
运用T Kohonen自组织特征映射人工神经网络,对会泽麒麟铅锌矿进行计算机识别,识别成功率达73%。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可望能成为隐伏矿定位预测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对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探究了高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教学具体的操作办法,结合高职学生考试成绩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教学案例是笔者的一节校级公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速度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又同时理解和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 一、教学引入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根据常识我们来判断一下,乌龟和兔子谁跑得更快一些呢? 学生:兔子. 教师:大家肯定也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我们知道结果是兔子输了,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兔子没有乌龟跑得快,这是为什么?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给出合理的评判标准. 二、教学过程 教师: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位移这一较为重要的矢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位移的定义是什么?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如何表示位移?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活的讲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死”的课堂。这里的“死”,基本含义有二:一是学生外部行为、课堂气氛的“死”.即学生无法与老师或同伴进行积极的有意义的交往与应对,无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二是学生内部心理、思维活动的“死”,这是外部“死”的根源所在——面对教师的提问或启发,他们无法进行积极的读书与思考。本文通过一位新教师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段的评析,谈谈如何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