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平面媒体竞争十分激烈,就连地市级的报纸,同城之间的竞争也显而易见.媒体之间的竞争一方面体现了市场化的发育成熟,一方面,也给新闻从业人员带来不小的压力.当然,有竞争是好事.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全国各大报纸纷纷进行改版,以适应这场激烈的竞争,地市级报纸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朱曙辉 《现代语文》2009,(12):65-66
山水诗是厉鹗诗歌中最有特色的一个诗歌类型,幽寂冷峭之诗境与清微萧淡之情兴这两点正是厉鹗山水诗的特色。在具体写作中,厉鹗常以“景”处在诗的中心轴承上,而诗人自身清微萧淡之“晴”则穿插其中略加点染,诗境显得空灵悠远。  相似文献   
3.
厉鹗是清代中期浙派之灵魂人物,其诗“清微孤峭”,是公认的与盛世离心的“幽人之诗”。然而细读其作品会发现,厉鹗诗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创作生涯的前后期呈现出一个从“清冷”到“清雅”的美学风范变迁。究其原阌,正是康、雍、乾三朝外在时世环境以及诗人自身境遇的变化所造成的诗人创作心境的改变,由此其诗歌在前后期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范,由前期的幽冷孤峭转向后期的清雅闲逸。  相似文献   
4.
平列式写景诗源于南朝“体物”诗学范式与景物审美独立化风潮的交融,并最终成熟于杜甫绝句之中.相对于以主观性内容和连贯性结构为主的传统诗学范式而言,平列式写景诗所特有的客观化内容属性与主题统摄式扇形结构均是极有意义的创新与突破,它的演进历程及其与主流诗学范式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中国古典诗史进程的内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曙辉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6):89-90,95
句法是黄庭坚诗歌创作技巧中的重要一极。在对黄氏七律句法的研究中,除了学界关注已久的用典、押韵等特征之外,我们还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组合方式,黄庭坚在诗句中有意营造一种彼此矛盾、相互冲突的经验单元组合,以此拓展诗歌文本的戏剧性张力,而这一点也正是构成黄诗兀傲奇崛的审美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灵年、杨忠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与柯愈春主编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两书著录清人别集约四万种,详载版本信息,并附录作者资料。两书收录广博,是当前清代文学、文献学、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然而客观条件所限,不免有缺误之处。经检核原书与相关资料,考订出两书对符曾、蒋志凝的生卒年记载有误,对吴城、张熷、许全治、茹纶常等人的生卒年记载有缺漏,对《赏雨茅屋小稿》、《博斋集》两书在版本信息上著录有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补录或校正。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隐逸文化在六朝时期已经成熟,并不断发展。在唐宋时代的特殊文化语境中,传统隐逸文化以吏隐的面目重新出现,并在身份判定、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内涵上较之前代均有较大改变,对之后隐逸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朱曙辉 《青年记者》2007,(14):156-157
在媒体日趋多样化、立体化的形势下,晚报的生存空间似乎越来越小,尤其在都市报以及传统大报的双重竞争压力下,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何做好晚报,分享媒体市场上的一杯羹,这是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