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从去年10月下旬起,北京青年报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闻信息量大增,长文章减少,可读性增强;“厚”报由不分叠变为分三大叠,版序一目了然,便于查找、阅读;版式作了微调,在保持浓眉大眼、视觉冲击力强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脸蛋”更加眉清目秀……这是该报大刀阔斧地改版、改制取得的丰硕成果。 北青报的改革在首都新闻界引起良好反响。  相似文献   
2.
这个会着重研讨发挥自身优势,办出特色和搞活内部机制问题。 北京晚报是一张面向市民的报纸,不是机关报,不承担直接指导工作的任务。但是这并不是说,北京晚报可以不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不为市里工作服务。有几种片面看法。有人说,咱们不是机关报,配合中心工作的事情让日报干去——你不配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种形式,从新闻版到专副刊生动活泼地宣传精神文明,这是报纸的一项主要任务。然而,如果报社只停留在用版面来完成报纸担负的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鼓舞群众、指导群众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够全面的。报社也要为精神文明建设办实事。这就是说,要利用报纸的优势,并且与新闻报道联系起来,为读者办些精神文明方面的实事。  相似文献   
4.
《北京晚报》从1991年7月1日起,由原来的平日每天四开四版、周末周日四开八版,改为每天四开八版。报价也由每份零售8分,增至1角5分。扩版后,发行量稳步上升。到1992年6月,日平均发行量已比扩版前的去年同期上升20多万份。20字扩版方针扩版方针是:提高思想性,扩大信息量,增强可读性,贴近百姓家。并根据这一方针,制订了详细的扩版计划。  相似文献   
5.
北京晚报从今年7月1日起,由原来的平日每天四开四版、周末周日四开八版,改为每天四开八版。报价也由每份零售8分,增至1角5分。扩版后,发行量稳步上升。到9月中旬,日平均发行量已比去年同期上升10多万份。晚报更有看头了扩版后,不少读者反映,晚报信息量加大,可读性增强,内容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家庭,比较有看头。读者叶水舟来信说:翻读7月份的每日晚报,阵阵清风扑面来,丝丝快意涌心头。一是容量大,信息广。以7月30日为例,这天的要闻、社会、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商业的繁荣和发民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如果说南京路是最能反映上海商业繁荣的地方,那么,在公共租界两端的工厂地带,环绕租界地域而形成的棚户区和拥有诸多卖咸鱼虾蟹的小店的南市,却给我们传达不同的认识空间。这样,多种多样的商业圈四处散落的格局就构成了称之为“上海”的新的都市格局。所以,本论文的宗旨即是:把握各个商业圈的地理位置,探明这些商业圈都具有着什么样的特色,从而揭示出都市空间布局的诸多特征。 各个商业圈的特点是由构成该商业圈的商店、顾客的社会地位、消费者的消费取向等  相似文献   
7.
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的依据,自然,也是我们新闻宣传的依据。也就是说,我们的新闻宣传,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离开了就要犯“左”和右的错误,就会给党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从“多毛”姑娘的信说起1980年10月10日,上海《青年报》刊登一封反映长“胡子”姑娘苦闷心情的来信,同时发表了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蒋迪仙的复信,回答了长“胡子”的原因,并邀请姑娘到她那里治疗。出乎蒋迪仙的意料,第一个星期的诊疗时间就去了七十多位“多毛”姑娘。以后越来越多,有时一天就有七百多人。为此,  相似文献   
9.
北京晚报从今年7月1日起,由原来的平日每天四开四版、周末周日四开八版,改为每天四开八版。报价也由每份零售8分,增至1角5分。扩版后,发行量稳步上升。到9月中旬,日平均发行量已比去年同期上升10多万份。晚报更有看头了  相似文献   
10.
在南京政府成立之前,上海社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系统,并且,清末以来日益显示出了自治的倾向。由于清末官吏的腐败无能以及民国初期军阀的混战,不能期待上海社会正常快速的发展。结果,上海人选择了自治,并且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都与和平运动、自治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毋庸置疑,上海的自治倾向性和中央权力,两者在没有达到有机结合之前,不可避免有许多冲突的可能性。在此种情况下,蒋介石进入了上海社会,对具有自治性倾向的上海社会进行权力渗透,试图把上海作为自己的基地。对此过程的阐明即是本文的第一论题。蒋介石控制上海社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