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录音报道是广播新闻中最重要、最鲜活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是近年来,广播录音报道却呈现出逐渐弱化的趋势,一些报道虽然也采集了音响素材,但却使用不当,问题多多,甚至感觉不真实。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广播新闻同行的成功经验,谈谈如何采集典型音响。  相似文献   
2.
从新闻传播的流程来看,人的主体因素无处不在,如果这种主观元素出现缺位和偏差,反而会影响新闻客观性的表达,因此新闻媒体改文风,首先就要"接地气、说实事、动真情、讲人话",突出媒体人的主体意识,不做事件"的奴隶。  相似文献   
3.
动态性报道,尤其是其中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虽然在新闻中的比例有限,但却是最吸引受众的报道形式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尤其是今年南方抗击冰冻灾害期间的新闻报道经历,探讨一下在动态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采访技巧,以便更快更准地寻找到“新闻点”。  相似文献   
4.
<正>民生新闻,是目前各新闻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新闻媒体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重要依托。然而,民生新闻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一种瓶颈状态。怎样拓宽民生新闻的概念?如何使民生新闻突破发展瓶颈?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民生新闻的重要性1.民生新闻是媒体争取受众的有效手段。其内容上的贴近性以及形式上的亲和力,是受众关注度的重要保障。2.民生新闻是媒体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坚强保证。网络时代,主流媒体面对的既是市场,更是舆论宣传的战场。媒体关注民生,群众才会关注媒体,有人关注,才谈得上舆论引导力。否则,所谓的"舆论导向",就成了自说自话、自我陶醉、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5.
谈到新闻,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新鲜、真实和深刻,而谈到美,似乎应该是一个文学艺术范畴的专属名词,跟新闻不甚相干,甚至有些格格不入。然而,笔者通过十几年的亲身经历以及与很多前辈、同行的交流,感觉到:新闻可以美、应该美,在新闻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美是让新闻品质实现飞跃式提升的一条必由之路。一、捕捉美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五十岁以上的哈尔滨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早上打开广播收听《哈尔滨早新闻》,而他们始终锁定在AM837哈尔滨新闻综合频率上.天天如此.这样的习惯大部分人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他们的儿孙还在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