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初距战国不远,战国时期所形成的许多趋势仍得以延续着,如任侠与结客风气的盛行即承战国绪余而来。任侠与结客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最终衰落于汉武帝年问?任侠与结客衰落的原因,从表面看来,是由于他们与汉初诸帝的利益形成矛盾;从长远的眼光看,则是由于他们与中国传统化的不相容而导致衰落的。  相似文献   
2.
从康熙年间政治色彩相对浓厚的<滨州志>,到咸丰年间力图凸显地方特色的<滨州志>,再到宣统元年的<滨州志乡土志>,清代滨州地方志的编纂有着自身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胎教在汉代受到极大的重视,对“本始”状态的关注、对感应观念的强调和对婴儿疾病的警惕是汉代重视胎教的原因;在实施胎教过程中对孕妇本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规定,对她的饮食提出许多禁忌是汉代实行胎教的具体措施;礼在汉代社会的普及,信仰对胎教的影响,以及汉代思想家对西周初年历史的理想化是汉代胎教政策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气息。汉代胎教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易义》是范仲淹专门解说《周易》的文字,是研究范仲淹易学思想的直接史料;《易义》诠释《周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专阐儒理、参证史事、对比见义;从易学的演变历史来看,这三种方法奠定了范仲淹在宋代易学中的开创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民国《续修惠民县志》是在从清末到民国惠民县社会发生巨变的背景下,经阎容德提倡,遵奉山东省政府通令而完成的地方志;它在结构上采用分纲列目体,内容上详近略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现实关怀,展现清末民初惠民的真实情态、地方特色和社会变迁;然而是志还存在目录与正文内容不一,同一主题内容分见不同卷次,部分内容重复,个别细目设置有待商榷等问题。总之,《续修惠民县志》可谓是一部体例完善、内容丰富的地方志,其不足之处主要由于客观环境不允许而导致的,是时代限制所致,不能遮盖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曾经沧桑巨变。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徙往往导致主河道的改变,黄河曾北自静海东流,也曾南夺淮河入海。从广义的角度讲,以河南巩县为顶点,北起天津,南到黄淮的广大区域,都可以称为黄河三角洲。从狭义的角度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黄河入海口的变动,黄河三角洲所指的地域范围也不尽相同,使人们对黄河三角洲的概念产生了歧义。从现实的角度看,人类有意识地开发三角洲是20世纪晚期的事,  相似文献   
7.
吕剧研究至今有60余年历史,研究者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吕剧起源诸问题。关于吕剧的艺术之源,有较为明确的琴书和笼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两种说法;关于吕剧起源的时间,有1880年、1900年前后、1901年、1909年、1911年、1913年、1915年左右和清末八种观点;关于吕剧的发源地,主要有博兴、广饶和博兴广饶说三种说法;关于吕剧的创始人,有孙中新、时殿元、张连俊和群体说四种说法;关于吕剧名称的由来,有谐音说、情节说、乐器说和剧目说四种说法。在没有确凿史料记载和老艺人逐渐故去的情况下,关于吕剧起源诸问题可以采取模糊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吕剧研究至今有60余年历史,研究者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吕剧起源诸问题。关于吕剧的艺术之源,有较为明确的琴书和笼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两种说法;关于吕剧起源的时间,有1880年、1900年前后、1901年、1909年、1911年、1913年、1915年左右和清末八种观点;关于吕剧的发源地,主要有博兴、广饶和博兴广饶说三种说法;关于吕剧的创始人,有孙中新、时殿元、张连俊和群体说四种说法;关于吕剧名称的由来,有谐音说、情节说、乐器说和剧目说四种说法。在没有确凿史料记载和老艺人逐渐故去的情况下,关于吕剧起源诸问题可以采取模糊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汉代设置专门的官职和机构来掌管和整理图书,图书管理具有严格的制度,搜集和整理图书的重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汉代图书的搜集事业和整理方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6日<沈阳晚报>C16版刊有肖复兴先生<如今的水>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我们,如果说起生活质量,其实,首要的并不是锦衣玉食、轿车别墅,或其他别的名目繁多的各种电器以及繁文缛节的生活用品,及至外出到国内国外的旅游."笔者想问的是:"生活用品"能用"繁文缛节"修饰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