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各种危机事件频发,有来自大自然的变迁,也有来自异质文化的冲突,它们都对中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危机事件中,腾讯QQ群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显示了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广泛的影响力。本文以近年来几个重大的危机事件为例,通过研究QQ群的传播模式、特点及其在危机事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探寻对QQ群传播进行合理利用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2.
地方工科院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对地方工科院校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对其社会服务的实践历程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高校、政府和企业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工科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3.
一、把握生物新课标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在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中 ,物理实验自始至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实验是通过一定的手段 ,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其内部规律的工程 .学生由于亲身经历与所学知识的限制 ,在观察事物理解其中内涵时尚处于幼稚阶段 ,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 ,而实验却起到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知识的桥梁作用 .意大利著名画家、自然科学家达·芬奇曾经指出 :“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 ,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 ,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 ,因为实验是确定性之母”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活动的教学设计理论在内容分析方法和活动任务设计方法上采用绘制知识网络图和对网络图的变形操作,增强了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本文结合远程教学的特征,分析了远程教育中活动系统组成成分的特点,并运用活动教学设计理论和远程教育教与学理论对“信息素养”进行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远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基于"全人教育理念"(whole-person education指教学时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并加以配合进行教学活动),远程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开设适当的通识课程,并调节通识课程的比例;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应注重实践环节的开展和实施。本文从通识课程和实践环节两个方面进行文献调研和网上调研,搜集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有关课程的改进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从理想层面来看,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应该具有: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提高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功能.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应然功能与实然功能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提出了完善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有识之士指出,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面对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学校教育应建立创造性教学体系,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些基本方法。第一,要求学生把课堂上讲的定理、定义、概念、权威的观点、新奇的提法,特别是学术界还有争议的问题等等,记成单题笔记或做成卡片,最好能同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其目的主要不在于积累资料,而是要通过这个初始阶段的“摘抄训练”,培养信息意识和捕捉能力。每讲完一个课题,都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想一想有什么疑点,有什么想不明白,对教师所讲的观点自己是否闪出不同的想法,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一种意念,一点点潜意识活动,都一一记下来。目的仍然不在于发现什么,而是通过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日益敏锐,并且促进学生潜意识向显意识的转化。第二,启发学生尽力回忆,在听课或自学或思考时,有没有突然出现的“一闪念”,即使与所学内容无关,但却是由所学内容引发出来的。若有,则及时记下是由什么引发出来的,引发出来的又是什么,迫使自己把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