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前.已是多媒体竞争时代。各种媒体都在尽力张扬自己的优势。这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促动的必然结果。作为传统的新闻媒体,广播与报纸、电视相比,总体上看处于弱势竞争。在广播系统内,中央台和省级大台,一般来说,牌子亮,影响大,权威性高,设备完善,覆盖区域广阔,新闻来源广泛,采编播力量强,而地市级以下电台则相反,设备较差,听众总数少,覆盖区域狭小,新闻采访范围小,采编播力量都较弱。那么,  相似文献   
2.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中,从传播内容和信息的媒介与符号看,报纸靠文字、照片、图表、线条,电视靠声音和画面,广播靠声音。很显然,相比较,广播传播手段单一——只能靠声音诉诸听觉。既然这样,说“广播,不能忘记声音”,岂非废话?不然。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因为不少广播媒体近些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甚至忘记了对声音的关注。 一般说,广播声音由三部分构成: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声音,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声音,文艺性节目中音乐、曲  相似文献   
3.
业内外几乎公认,曾经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广播媒介如今面临强力挤压。报纸、电视、网络各以其无可替代的优势挤压着广播媒介的生存空间。这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也是传播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最灵便、最主要的一种新闻体裁。但是,长期以来,翻阅报纸,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一个突出的感觉是,新闻媒体上用消息形式报道新闻人物的人物新闻很少。而人物新闻范畴中最为常见的是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特写之类。 媒体上为什么人物消息很少?笔者以为,有两个认识误区在发生着障碍作用。 首先是“树碑立传”的误区。不容否认,建国以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不切实际地开展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是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传播。大量新闻着重于“事后”,即在新闻事实发生以后作出报道。前瞻性显然不能成为对新闻报道的必备要求。但从新闻实践和受众的接受心理看,新闻的前瞻性对于报道具有锦上添花之妙。既是这样,对新闻报道的前瞻性作些探讨,就有必要。 1942年10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这篇出自毛泽东之手的社论评析当时尚未完全结束的苏德斯大林格勒之战并指出,“10  相似文献   
6.
细节,按照辞典的解释是细微的情节或者环节,更具体一点说是构成一个完整事实或情节的微小部分。文学艺术作品例如小说、戏剧、电影等需要运用细节刻域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开展。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文艺作品。那么,以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特点的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这里指狭义新闻)需要不需要细节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