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胡学清走到哪里,都会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典型的湖南人辣味性格,直爽实在,说一不二。翻阅他署名发表的1000多篇新闻作品,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实在”二字。集团军政委马子龙少将评价说:“胡学清的工作成绩,是凭他的诚实和勤奋得来的。”1978年12月,胡学清迎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从湖南资江河畔来到云岭高原,当了一名高射炮兵,还没来得及给亲人写一封家信,便坐上6轮大卡车奔赴边疆参加自卫还击作战。战场上,他机智勇敢,为完成作战任务,常常找连首长直言相谏,是出了名的“直肠子”。由于他表现突出,战争结束…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广大专职和业余新闻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新闻宣传要有新进展,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加强;报道人员既要积极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又要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在此,笔者针对近年来一些报道员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分析、透视,谈点粗浅的看法。“克隆”新闻要不得利用“克隆”技术繁殖的羊、猴等动物,就像从复印机里复印出来的,都一个模样。笔者对此不敢妄加评论,但对“克隆稿”的现象,却如骨鲠喉,不吐不快。“我好像在哪里见过”的“克隆稿”,来源渠道有这样几种:旧闻翻新“包装”。有…  相似文献   
3.
有些通讯员总要在来稿上附上要求编辑照顾编发之类的话。当然,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把压力变动力,把功夫用在提高稿件质量上,用在发掘“重大活动”的宣传价值上,而不能靠向编辑“诉苦”来谋求上稿。从寄给我个人的稿件看,除少数确实不错,是作者针对编辑的版面而写外,其余的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具备宣传价值,但文字粗糙,陈言连篇;另一种是无宣传价值,或者是“马后炮”,或者是没有深度。由此,我不禁想起清朝袁牧所作的“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的警语名句,我们在写作上应提倡“头未梳成不许看”的认真态度。对属于抓准了问题、事迹过硬但没有写好的,作者应从立意、选题、结构、文字表达上下苦功,做到不满意的稿件不给别人看。编辑好比理发师,如果面对的都是杂乱无章的“头”,对每篇稿既要“梳”又要“理”,那么,时间不允许不说,每篇稿都要动脑修改,思维也有限。所以说,通讯员应当养成从严写稿、投稿的习惯。 不可否认,对来稿多但质量一般的,为鼓励其写稿积极性,编辑有时从中挑选出略好的作反复修改后当“配角”编发的情况也是有的,但那是少数。  相似文献   
4.
采访前的准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掌握与采访对象事迹有关的情况及过去对同类人物、集体或事件报道的程度,便于在采访中挖掘新闻深度;在对先进人物进行采访前,通过周围的人,熟悉他们的个性、爱好和家庭,学习掌握他们的基本专业知识,以便采访时“对号入座”,有“共同语言”;拟定采访提纲,列出采访中需要搞清的问题,对比较大的采访活动,要大致确定采访的目的、要求、时间及具体内容,采访的步骤和方法。而另一种采访准备则是把功夫下在设计框架上。他们对采访者只是一鳞半爪的了解,就事先想好和列出将要撰写的题目和路子,在采访中…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每天收到的新闻槁件中,政工稿均占40%以上。然而,仔细翻阅,很少有令编辑眼睛“一亮”的上乘之作。新闻稿件特别是反映政工的稿件不见“新”,表现在或大同小异,或似曾相识。强调新闻要“新”,就是要抓住新问题,写出新的思想高度、新的工作经验,同时标题也要使人耳目一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报纸宣传不断改革创新的今天,广大通讯员更应具备竞争意识,与其企盼以数量感动编辑,还不如对每个素材进行分析,悟出新意再动笔,以质量取胜。那么,如何使稿件有新意、命中率高呢?乐当“比较先生”。购物要“货比三家”,才能买到…  相似文献   
6.
对某一事件或某一先进典型进行采访前的准备,一般是有这两种:一种是注重掌握与采访对象有关的一条战线一个方面的情况,便于在采访中挖掘新闻深度,避免“马后炮”;阅读这些人和事的有关材料及有关报道,以启发自己的思路,扩大自己的眼界。并在对先进人物进行采访前,通过周围的人,事先熟悉他们的个性、爱好和家庭,掌握一点他们的专业知识,以便采访时“对号入座”,有“共同语言”。而另一种采访准备则是把功夫下在设计框架上。他们找来有关材料阅读或通过别人了解到一些情况后,就急于闭门想路子找点子,拟定出题目和稿件的一二三点,然后在采访  相似文献   
7.
到少数民族地区采访要注意些什么?作为一个苗家的后代,又在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部队搞新闻报道近十年,我是有些体会的。按我的方法,相信您到少数民族山寨采访能“姐乃”(苗语:成功),品尝到别有风味的民族佳肴。记住他们忌讳的事。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比如苗家忌说“苗”字,回族忌说“回”字,到佤族家吃饭不许用筷子,等等。淳朴的少数民族信奉的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如果你违犯了他们的风俗,那就别想采访了。所以,当你到少数民族村寨采访前,一定要到图书馆或自己的书柜里查阅一下有关资料,也可向内行人请教。只有尊重了他的民族习俗,才能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1986年秋的一天,我和一位报道员到苗族山寨采访。我们先到村长王大伯家,人还没有进门,全家人都出门来热情  相似文献   
8.
日前,和几位同行(编辑)谈论通讯员来稿情况,大家谈得最多的是,有时一天就收到报道员寄给他们本人的稿件达10余篇,来稿大都附言:“领导要求此稿见报,请一定关照”,“长时间没见报压力大,请照顾用一下”,等等。而仔细看,则发现多数稿件没写好或没新闻价值。大家想编好稿,自然不顾通讯员附言多么漂亮和令人同情,对不能编发的,只能是望洋兴叹爱莫能助。长时间不见报的报道员上稿心切,特别是某阶段开展诸如营区正规化建设试点、“四个教育”试点等在本单位是“重大活动”时,领导给报道人员下达报道任务,报道员不得不向编辑“求…  相似文献   
9.
我早就想写他。一个拿笔能写,拎相机能照,对新闻事业追求的人。他,就是成都军区某特侦大队报道员陈依文。1986年10月,他从山城重庆入伍来到驻汉某部。3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某雷达观察所,当了一名雷达操作员。当时,部队正广泛开展两用人才培训活动,勤奋好学的小陈选择了新闻写作专业。然而,半年过去了,写了80多篇稿件未曾见报。他没有因此灰心,听说驻地农行扬所长曾是部队的老报道员出身,现在仍笔耕不辍,使经常登门请教。杨所长着他肯吃苦、善动脑,不仅给他传授写作方法,帮他修改稿件,而且还把多年积累的学习资料…  相似文献   
10.
读了王充《论衡·自纪篇》中的“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的佳句,便联想起那亭亭玉立、英俊潇洒而又“不同面”的美人儿和舞台上发音圆润、尽情抒怀的歌唱演员唱出的“不共声”的歌。并由此想到:写稿要力戒干人一面,老调重弹.陈言连篇;只有写出“不同面”、“不共声”的文章,才使读者感受到“皆使于目”、“皆快于耳”。说写稿要“不同面”、“不共产”,我首先想到1985年2月28日原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刊登的小通讯《八个姑娘从他身边走开》一稿。此稿写的是战士邢有根八次失恋不失志的事迹。在改革开放不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