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丰富的新闻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部无产阶级新闻学,都是围绕“真实”这个中心建构并展开的。毛泽东在新闻真实性问题上有许多精辟论述,并作出了他独到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一生钟情于《红楼梦》,反复阅读、品赏,多次说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并从不同视角发表了许多独到见解与评论,高度赞扬了这部杰作的社会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该文从当作历史读、鉴赏与批评、实践中借鉴等方面,阐述毛泽东读《红楼梦》的方法论意义。认为毛泽东是两百多年前曹雪芹的真正知音,他的见解与评论,提示了《红楼梦》的宗旨所在,是红学研究领域中独具特色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写下了众多的新闻作品,并就新闻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谈话和批示。从他的新闻作品和谈话中,我们可以窥探出他对新闻标题是十分重视的,并有他独到的见解和特别的风格。一、凝聚内容画龙点睛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都离不开事实,这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起码常识,也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从内容上说,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真实信息;从形式上说,新闻必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生写作了大量的新闻作品。据统计,正式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文稿》、《文集》中,新闻作品就有100多篇。这些新闻作品中的许多结束语是相当精彩的,既体现出他生动活泼、深刻隽永的独特文风,又反映出他善于运用新闻手段报道事件、宣传真理的高超本领。 一、善始善终首尾相援 毛泽东谈文章的写作时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联系。”毛泽东的新闻作品,很讲究前呼后应,注意首尾相援。例如,1948年10月27日,新华社《东北我军全线进攻,辽西蒋军五个军被我包围击溃》的消息,出自毛泽东之手,导语是:“由沈阳进至辽西的蒋军五个军,已全部被我包围和击溃。”时间写明在电头中,故导语中略去。结语是:“总之,一条规则,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我东北人民解放军现正举行全线攻击,为歼灭全部蒋军而战。”结束语与导语,说的是同一主要事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如何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个难点,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语的写作,为新闻工作者所普遍重视,然而新闻结束语的写作,往往被一些人所忽视,这是有失偏颇的。有的新闻不忍卒读,究其原因就在于结尾乏味,败在让读者喊“再见”的那一刹那。事实上,结束语如同导语一样,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更不能偏废。毛泽东在讲到整个文章的布局时曾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17页)这里,毛泽东将尾巴(结束语)、中间(主体)、开头(导语)并列,实际上讲了结尾的重要性。我国古人作文,是很讲究结尾的。刘勰在《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1991年公布一项资料,从1979年至1985年6月间,在全世界最受读者欢迎的著作家的作品,排在第一位的是列宁,他的著作已被世界各国翻译出版405次(见《湖北日报》1991年6月4日第四版)。 列宁著作之所以受读者欢迎,除了他的理论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